《题杜居士(一作赠题杜隐居)》

时间: 2025-01-01 12:58:51

松偃石床平,何人识姓名。

溪冰寒棹响,岩雪夜窗明。

机尽心猿伏,神闲意马行。

应知此来客,身世两无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杜居士(一作赠题杜隐居)
作者: 许浑 〔唐代〕

松偃石床平,何人识姓名。
溪冰寒棹响,岩雪夜窗明。
机尽心猿伏,神闲意马行。
应知此来客,身世两无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居在松树之下,石床上平静生活的人(杜居士),无人知晓他的名姓。溪水结冰,划船时发出寒冷的声响,雪落在岩石上,夜晚透过窗户闪烁着明亮的光芒。诗人感到内心的烦恼已经消散,心灵平静如同马儿自在地行走。想必这个来访的人,和他的身世都已无关紧要。


注释:

  • 松偃: 松树的枝叶倾斜,形容环境的幽静。
  • 石床: 石制的床,通常用于隐士或修道者。
  • 溪冰: 小溪结冰,暗示寒冷的季节。
  • : 划船的桨,指代划船的声音。
  • 机尽: 这里的“机”指的是心机、心思,尽则是消散。
  • 心猿: 指心中的烦恼和不安。
  • 意马: 指心中的想法和意念,像马一样自由奔放。
  • 来客: 指诗人自己,或是隐士的朋友。

典故解析:

这首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隐居生活的描写与古代隐士文化的理想相符。在唐代,许多文人都向往隐逸生活,追求内心的宁静,与世无争。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许浑(约789年—858年),唐代诗人,字子昂,号逸少,善于描绘自然景色与隐逸生活,作品清新脱俗,具有浓厚的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某个冬季的夜晚,许浑拜访杜居士时所作。杜居士作为隐士,恬淡自守,反映出当时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隐士的生活境界,传达出一种淡泊名利的生活哲学。诗中描绘的自然场景,如“溪冰寒棹响”与“岩雪夜窗明”,不仅展现了冬季的寂静与清冷,更与隐士内心的平和形成呼应。诗人通过对环境的细致观察,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

“机尽心猿伏,神闲意马行”中的“机尽”与“心猿”对比鲜明,展示了从内心的烦恼到外部的宁静的转变。这不仅是对隐士心境的生动描绘,也反映了诗人与隐士之间的情感共鸣。最后两句的“应知此来客,身世两无情”则将个人的无所牵挂与隐士的超脱精神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孤独而深邃的哲学思考。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丰富,展现了唐代山水诗的典雅与深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松偃石床平: 描述环境的宁静,隐士的生活简单而自然。
    2. 何人识姓名: 暗示隐士的隐秘与无名,强调孤独感。
    3. 溪冰寒棹响: 寒冷的溪水声让人感受到冬天的肃穆。
    4. 岩雪夜窗明: 雪夜的明亮与幽静,增添了诗的意境。
    5. 机尽心猿伏: 心中烦恼已消,暗示内心的宁静。
    6. 神闲意马行: 心灵的自由,表达了隐士的逍遥。
    7. 应知此来客: 提及自己是来访者,营造亲密感。
    8. 身世两无情: 强调对世俗的淡泊,体现出超然的态度。
  •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机尽心猿伏,神闲意马行”形成对仗,音韵和谐。
    • 比喻: 通过“心猿”与“意马”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内心的状态。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隐士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与向往,体现了唐代文人追求宁静、超然的生活理想。


意象分析:

  • : 象征着坚韧与长寿,隐士的象征。
  • 石床: 表达隐居生活的平静与简朴。
  • 溪冰: 体现自然的冷峻,隐士内心的清净。
  • 雪夜: 代表孤独与宁静的氛围,增添诗的意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描写的环境主要是哪个季节的特征?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2. “机尽心猿伏,神闲意马行”中“机”指的是什么?

    • A. 机械
    • B. 心思
    • C. 技艺
    • D. 计划
  3. 诗中的“来客”指的是谁?

    • A. 诗人
    • B. 杜居士
    • C. 朋友
    • D. 自然

答案

  1. D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与许浑的《题杜居士》都描写了隐逸和自然的美,但王维更多地融入了秋天的意境,而许浑则通过冬天的寒冷来表达内心的宁静。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