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听南僧说偈词
施肩吾 〔唐代〕
师子座中香已发,
西方佛偈南僧说。
惠风吹尽六条尘,
清净水中初见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场景:在师子座上,香气已经散发出来,西方的佛教偈语正在南方的僧侣口中吟诵。温和的春风吹散了世间的尘埃,清澈的水面上初次映出了明亮的月影。
注释
- 师子座:佛教中的一种座位,象征佛陀的威严和智慧,常用于佛教的讲经和修行场所。
- 香已发:指香气四散,象征着佛教教义的传播。
- 西方佛偈:佛教经典中的偈语,通常是佛陀或高僧的教导。
- 南僧:指南方的僧侣,可能暗示了南方佛教的流派。
- 惠风:温和的风,象征着佛法的温暖与普及。
- 六条尘:指世间的烦恼与污染,六条可能指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所引起的执念。
- 清净水中初见月:比喻通过心灵的清净,可以见到真实的自我和智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施肩吾,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以其诗作而闻名。施肩吾的诗风清新自然,常涉及佛教和道教思想,喜欢以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正值佛教在中国盛行的时期。诗人以南僧的偈语为引,表达了对于佛教教义的理解和对世俗烦恼的超脱。诗中描绘的场景和情感,与当时社会的宗教氛围密切相关。
诗歌鉴赏
《听南僧说偈词》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清澈的意象,展现了佛教思想的深邃与宁静。首句“师子座中香已发”,描绘了一个充满禅意的场景,香气的散发象征着佛法的传播与影响。接着提到“西方佛偈南僧说”,不仅点明了诗的主题,也强调了佛教教义的传承。第三句“惠风吹尽六条尘”,用自然界的风来比喻心灵的清净,表现出一种超然的境界,暗示修行者通过修行可以超越世俗烦恼。最后一句“清净水中初见月”,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心灵的澄明与智慧的显现,水面上的月影象征着真理与明悟。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宁静与深思,体现了施肩吾对佛教思想的深刻领悟,传达了对内心清明与自我觉悟的追求。诗歌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一种哲学思考,激励人们在喧嚣的生活中寻求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师子座中香已发:描绘了一个庄严的场景,师子座是佛教中重要的座位,表示佛法的威严与庄重,香气的散发象征着教义的传播。
- 西方佛偈南僧说:西方的佛教教义通过南方的僧侣传递,强调了佛教的传播与交流。
- 惠风吹尽六条尘:温暖的春风吹散了世俗的烦恼,表明通过修行可以超越世间的纷扰。
- 清净水中初见月:在清澈的水面上可以看到明月,象征着心灵的明净与智慧的显现。
修辞手法
- 比喻:用“清净水中初见月”比喻心灵的明净与智慧的显现。
- 拟人:将风拟人化,表现其温和与清净的特质。
- 对仗:诗中上下句的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佛教教义的传播,表达了对世俗烦恼的超脱与内心的清净追求。诗人通过宁静的意象,展现了修行与觉悟的美好境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师子座:象征佛教的威严与智慧。
- 香:象征佛法的传播与信仰的力量。
- 惠风:象征心灵的宁静与清新。
- 六条尘:代表世俗的烦恼与杂念。
- 清净水:象征心灵的澄澈与真实的自我。
- 明月:象征智慧与真理的显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师子座”象征什么? A. 佛教威严与智慧
B. 生活的压力
C. 自然的美丽 -
“惠风吹尽六条尘”中的“六条尘”指的是什么? A. 自然的尘埃
B. 心灵的烦恼
C. 生活的琐事 -
这首诗传达了什么主题思想? A. 对于世俗的追求
B. 对内心宁静与智慧的追求
C. 对生活的无奈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早发白帝城》 李白
- 《月夜忆舍弟》 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两者都涉及到对宁静与内心感悟的追求,但《静夜思》更注重对乡愁的抒发,而《听南僧说偈词》则更专注于佛教哲理与心灵的修行。
- 《早发白帝城》:同样体现了对自然景色的欣赏,但主题上更倾向于对人生短暂与追求的思考,风格上也更为豪放。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佛教哲学与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