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移舟》
时间: 2025-01-04 10:51: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水移舟
黄公辅 〔明代〕
挂帆鼓枻过前洲,
草色侵篷漾碧流。
树罩轻烟春澹荡,
波涵返照晚夷犹。
娱生未遂江鸥愿,
阅世空勤漆室忧。
举目萧条村舍寂,
几曾牛背稳于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水上航行的情景。扬起帆,划动桨,经过前方的洲岛,草色映入船篷,碧波荡漾。树木笼罩在轻烟之中,春日的气息在荡漾的水面上轻轻摇曳。波光粼粼,映照出晚霞的余晖。心中对江鸥的寄托尚未实现,世事的烦忧如同漆黑的室内,令人感到无奈。举目望去,周围萧条的村舍显得格外寂静,几时我能稳坐牛背,在船上悠然自得?
注释:
- 挂帆:扬起帆,开始航行。
- 鼓枻:划动桨。
- 前洲:指前方的洲岛。
- 草色侵篷:草色透过帆篷,显得生机盎然。
- 轻烟春澹荡:春天的轻烟在水面上荡漾。
- 波涵返照:波光映照着夕阳的余晖。
- 娱生未遂:未能实现对江鸥的寄托和理想。
- 阅世空勤:对世事的关注和努力感到无力。
- 萧条村舍:村落显得冷清寂静。
- 牛背稳于舟: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黄公辅(约1520年-1592年),明代诗人,字彦升,号兰亭,晚号五松山人,江苏常熟人。他以诗、文、词、曲俱佳而闻名,尤其擅长山水诗,注重写景抒情,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三水移舟》创作于黄公辅晚年,正值明代中期,社会动荡,民众生活困苦,诗人以水上漂泊的方式,抒发自己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诗歌鉴赏:
《三水移舟》通过描写水上航行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以及对人生的感慨。开头几句,诗人用“挂帆鼓枻”描绘出一幅生动的航行图景,表现出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随着船行,草色和碧流交相辉映,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仿佛置身于春天的怀抱中。
然而,随着情感的深入,诗人开始感到内心的沉重。对江鸥的愿望未能实现,象征着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未果,反映出一种无奈和失落。在“阅世空勤漆室忧”中,诗人隐含对世事的无力感,感叹自己虽努力,但仍无法改变命运。
最后两句“举目萧条村舍寂,几曾牛背稳于舟”则是诗人内心的真实写照,反映了他对平静生活的向往与无奈,渴望能够在自然中找到一份宁静。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远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哲思与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挂帆鼓枻过前洲:描写出船只在水上航行的生动场景,表现出一份轻松愉快的心情。
- 草色侵篷漾碧流:草色透过船篷映入眼帘,水波荡漾,展现出春天的生机。
- 树罩轻烟春澹荡:春天的轻烟在水面上荡漾,营造出一种轻柔的氛围。
- 波涵返照晚夷犹:波光中映射出晚霞的余辉,展现宁静的美好。
- 娱生未遂江鸥愿: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未能实现的失落感。
- 阅世空勤漆室忧:对世事的关注与努力却感到无奈的忧愁。
- 举目萧条村舍寂:望向周围,村庄显得冷清寂静,感到孤独。
- 几曾牛背稳于舟:回忆过去的安宁生活,渴望能够获得一份宁静与平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江鸥比作理想的象征,表达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拟人:轻烟、波光等自然景象被赋予了生命,使景象更具动感。
- 对仗:如“草色侵篷”和“波涵返照”,形成和谐美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无奈的矛盾,透过自然景色的描写,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的深思与对宁静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江鸥:象征自由与理想的生活。
- 草色:代表生命的生机与希望。
- 波光:象征宁静与美好。
- 村舍:代表平静的生活环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挂帆鼓枻”是指什么?
- A. 乘船航行
- B. 钓鱼
- C. 骑马
-
“娱生未遂江鸥愿”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 A. 失落与无奈
- B. 快乐与满足
- C. 愤怒与不满
-
诗中“几曾牛背稳于舟”意指?
- A. 诗人怀念过去安宁的生活
- B. 诗人对未来的希望
- C. 诗人对水上生活的厌倦
答案:
- A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早发白帝城》李白
- 《泊船瓜洲》王安石
诗词对比:
- 诗人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描绘了清晨的宁静与美丽,情感中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与黄公辅的《三水移舟》在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上有相似之处,但前者更为豪放,后者则倾向于细腻与沉思。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概论》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黄公辅诗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