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峭壁镵成万佛身,
招提开创几千春。
行童不识寻幽客,
误作恭禅问法人。
白话文翻译:
在险峻的山壁上雕刻出了万佛的形象,
这座寺庙已经历了几千个春秋的兴衰。
小僧童不认识来访的幽客,
误以为他是来恭敬参禅问道的法师。
注释:
- 峭壁:陡峭的山壁。
- 镵:雕刻、凿刻。
- 招提:指佛教寺庙,最初是指寺庙前的招引信徒的地方。
- 行童:寺庙中的小僧,负责杂务的年轻僧侣。
- 幽客:指来访的隐士或文人。
- 恭禅:恭敬地参禅。
典故解析:
“万佛”是佛教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代表着无量的智慧和慈悲。佛教的寺庙常常是信徒朝拜的地方,象征着精神的寄托与寻求。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万佛堂的景象,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敬仰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贺钦,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及佛教文化,风格清新雅致,富有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宗教文化盛行的时代,寺庙是信仰与文化的中心,诗人通过描写万佛堂,反映了对佛教的虔诚及对历史的沉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万佛堂的宏伟和历史的厚重。首句“峭壁镵成万佛身”以雕刻的方式引入,展现出万佛堂的壮观,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第二句“招提开创几千春”则通过时间的流逝,表现出佛教文化的悠久与不变,暗示着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与无奈。第三句引入小僧童的角色,反映出寺庙日常生活的宁静与单纯,但同时也揭示了人们对于深奥道理的无知与误解。最后一句“误作恭禅问法人”则以幽默的方式结束,揭示了人们在面对深刻哲理时的无助与困惑,反映出一种普遍的人生状态。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展示了人们对信仰、历史和自我身份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峭壁镵成万佛身”:描绘万佛堂的景象,强调其壮丽与雕刻技艺。
- “招提开创几千春”:表达寺庙历经岁月的沧桑,象征着信仰的永恒。
- “行童不识寻幽客”:小僧童的无知,反映出对来访者的误解。
- “误作恭禅问法人”:幽默地揭示人们面对真理的困惑。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万佛身”比喻佛教文化的广泛和深远。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使得诗句更具韵律感。
- 拟人:通过“行童”表现出人性化的情感与幽默。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在于探讨信仰与人类智慧的关系,反映了人们对深刻哲理的追求与无奈,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厚重感。
意象分析:
- 万佛:象征着智慧、慈悲与永恒的信仰。
- 峭壁:代表自然的雄伟与人类的渺小。
- 行童:象征年轻的无知与对世界的探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峭壁镵成万佛身”中的“镵”是什么意思? A. 画 B. 雕刻 C. 建造
-
本诗的主题主要是? A. 自然的美 B. 佛教文化的悠久 C. 人的无知
-
“行童不识寻幽客”中,行童指的是? A. 游客 B. 小僧 C. 隐士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题西林壁》——苏轼
- 《庐山谣》——李白
诗词对比: 与苏轼的《题西林壁》相比,贺钦的诗更侧重于佛教文化的表现,而苏轼则以道教和自然景观为主,二者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均体现了哲理的深邃与对自然的敬畏。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全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佛教文化与中国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