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武林至丁郭舟中杂兴八首 其三》

时间: 2024-12-29 17:11:03

晚来风势歇,又见日临曛。

远岫留霞彩,疏星耿薄云。

波流璧月动,舟过镜天分。

何处危楼上,歌声静夜闻。

意思解释

自武林至丁郭舟中杂兴八首 其三

原文展示:

晚来风势歇,又见日临曛。
远岫留霞彩,疏星耿薄云。
波流璧月动,舟过镜天分。
何处危楼上,歌声静夜闻。

白话文翻译:

傍晚时分,风势逐渐减弱,再次看到夕阳临近地平线。
远方的山峦留住了霞光,稀疏的星星映照在薄云之上。
波光荡漾,明月在水中闪动,船只划过如同镜子般的天空。
在何处的高楼之上,夜晚的歌声静静传来。

注释:

  • 晚来:傍晚时分。
  • 风势歇:风势减弱。
  • 日临曛:太阳正要落下。
  • 远岫:远处的山峦。
  • 留霞彩:留住了云霞的色彩。
  • 疏星:稀疏的星星。
  • 耿薄云:高悬的薄云。
  • 波流璧月动:水波荡漾,明月在其中移动。
  • 舟过镜天分:船只划过如镜子般的天际。
  • 何处:在哪里。
  • 危楼:高楼。
  • 歌声静夜闻:夜晚的歌声静静传来。

典故解析:

本诗中并未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人文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晚景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琏,明代诗人,其作品多以山水、游览为题材,常表现出悠闲的心态与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舟行之际,怀着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感悟,体现了诗人在旅途中的灵感与情感的流露。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傍晚的景象为背景,展现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自然画面。首联“晚来风势歇,又见日临曛”描绘了夜幕降临时的宁静与温柔,风的减弱让人感到一种安逸的气氛。接着,诗人用“远岫留霞彩,疏星耿薄云”描绘了夕阳照耀下的山峦与星空,给人以开阔的视野和无限的遐想。诗中的“波流璧月动,舟过镜天分”则通过水面与天空的映照,展现了舟行时的动感与静谧。最后一句“何处危楼上,歌声静夜闻”更是增添了一种人文气息,仿佛在询问那遥远的歌声来自哪里,令人浮想联翩。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恰当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中感受到的宁静与美好,体现了明代诗歌中对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追求。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晚来风势歇”:描绘傍晚时分的宁静气氛。
    • “又见日临曛”:夕阳西下,时间的流逝。
    • “远岫留霞彩”:远山在夕阳下的美丽景色。
    • “疏星耿薄云”:星星稀疏,薄云轻轻飘浮。
    • “波流璧月动”:水波荡漾,月光在水中闪动。
    • “舟过镜天分”:船只划过如镜子般的天空。
    • “何处危楼上”:询问高楼在哪里。
    • “歌声静夜闻”:夜间的歌声传来,令人陶醉。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远岫留霞彩,疏星耿薄云”。
    • 比喻:将水面比作镜子,增加了意象的美感。
    • 拟人:将自然景象赋予人的情感,如“歌声静夜闻”。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傍晚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在宁静中感受到的生活美好。

意象分析:

  • 晚风:象征着宁静与放松。
  • 日落:代表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
  • 远岫与霞彩:象征自然的美好与生命的希望。
  • 波流与明月:象征着动态与静谧的和谐。
  • 歌声:代表人文情感与生活的乐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晚来风势歇”表达了什么情感? A. 伤感
    B. 宁静
    C. 悲哀

  2. 诗中“波流璧月动”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动感
    B. 静谧
    C. 纷繁

  3. 诗中提到的“何处危楼上”是在询问什么? A. 哪里有高楼
    B. 歌声来自哪里
    C. 夜晚的景色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与王维的“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嗟”相比,刘琏的诗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而王维则更加强调内心的孤独与沉思。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作品选》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