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次韵谢兄立春戏拟春帖子
作者: 方岳 〔宋代〕
天与君王共一仁,只将仁与物为春。
要令率土无枯槁,未赏冰池皱玉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天与君王共享一种仁爱之情,仁爱化作春天的气息。希望能够让整个大地不再荒凉,也不再看到冰面上皱起的波纹,象征着春天的温暖和生机。
注释:
- 仁:指的是对万物的关爱、慈悲之心。这里指代统治者应有的德行。
- 率土:指整个国家或土地。
- 枯槁:形容植物枯萎、干枯的状态。
- 冰池:指冬天结冰的池塘。
- 皱玉粼:形容冰面上出现的波纹,象征着春天来临时的变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方岳,字子厚,号云峰,宋代著名诗人、词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常表现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立春时节,正值万物复苏之际。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以及对仁爱治理的期望,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统治者仁德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结构上简洁明了,运用对仗工整的手法,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首联“天与君王共一仁”表明了自然与人类的和谐关系,强调仁爱是万物生长的根本。接下来的句子则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春天的温暖如何驱散冬日的寒冷,从而使得万物复苏、欣欣向荣。
诗中“要令率土无枯槁”展现了对大自然的关怀,表明诗人希望通过仁德的施行,使得整个社会和谐、繁荣。最后一句“未赏冰池皱玉粼”则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出春天的到来所带来的美好,让读者感受到春天带来的希望与活力。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写,传达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仁德治国的期许,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天与君王共一仁:天意与君主的仁爱相通,强调统治者应具备仁德。
- 只将仁与物为春:仁德使得万物复苏,春天的到来依赖于这种仁爱。
- 要令率土无枯槁:希望全国的土地都能生机盎然,不再荒凉。
- 未赏冰池皱玉粼:春天尚未到来,冰面还未化开,象征着春天的期待。
修辞手法:
- 对仗:全诗在句式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比喻:将仁德比作春天,形象地表达出仁爱的重要性。
- 象征:冰池象征着冬季的寒冷,皱玉粼则暗示春天的变化。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通过春天的意象,表达了对仁德治国的期盼,以及对生机盎然、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仁:象征人性之善、对万物的关爱。
- 春:象征生机、希望与繁荣。
- 冰池:象征寒冷与凋零,代表冬天的结束。
- 皱玉粼:象征春天的到来与生命的复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天与君王共一仁”,这句话表达了什么? A. 天与人无关
B. 天意与仁德相通
C. 君王不应仁德 -
“未赏冰池皱玉粼”中的“冰池”象征什么? A. 春天
B. 冬天的寒冷
C. 夏天的阳光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写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王安石的《梅花》:通过梅花的意象,表现春天的坚韧与美丽。
诗词对比:
- 方岳的《次韵谢兄立春戏拟春帖子》与杜甫的《春望》均关注春天的生机,但杜甫更多地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方岳则侧重于仁德治国的期待与自然的和谐。这种对比展现了不同时期诗人对春天不同的理解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