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晴晚眺》

时间: 2025-01-04 07:50:44

漠漠平林接野塍,晚岚残照碧千层。

虹收残雨天疑近,鸟带娇云树欲凝。

一路山歌归牧子,半窗蕉影读书灯。

逋留待月怜幽独,三两蝉声意不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漠漠平林接野塍,晚岚残照碧千层。
虹收残雨天疑近,鸟带娇云树欲凝。
一路山歌归牧子,半窗蕉影读书灯。
逋留待月怜幽独,三两蝉声意不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个新晴的傍晚,开阔的平林与田埂相接,晚霞映照着蓝色的层层云彩。雨后彩虹隐去,天空似乎又近了一步,鸟儿带着柔美的云朵,树木在晚风中似乎要凝固下来。一条小路上,牧童在唱着山歌归来,窗边的蕉影在灯光下摇曳。诗人独自等待月亮升起,感受着三两只蝉声的孤寂,心中难以自已。

注释:

  • 漠漠:形容景象模糊、朦胧的样子。
  • 平林:指广阔的树林。
  • 野塍:指田埂,农村的田地。
  • 晚岚:傍晚的烟雾或轻雾,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
  • 娇云:形容云彩柔美。
  • 逋留:即逗留、停留的意思。
  • 蝉声:指蝉鸣声,给人一种夏日的感觉。

典故解析:

本诗虽然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它在意象和情感上与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自然主义和田园风格有着密切联系。诗中的田园风光与牧童归来,表现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假我,近代诗人,擅长描绘自然景观。其作品常以清新自然的语言,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晴朗的傍晚写成,诗人通过细腻的观察,捕捉到自然的美好,反映出他对生活的细腻感受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新晴晚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晴朗傍晚的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悠然自得的心境。诗的前两句“漠漠平林接野塍,晚岚残照碧千层”通过描绘广阔的平林与田埂的相接,表现出一种开阔的视野,给人以胸怀大志的感觉。而“虹收残雨天疑近,鸟带娇云树欲凝”则通过色彩和动态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美丽的画面。接下来的“一路山歌归牧子,半窗蕉影读书灯”,描绘了牧童归来的欢快场景,和诗人在灯下读书的宁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

最后两句“逋留待月怜幽独,三两蝉声意不胜”则表达了诗人对孤独的感受与对月光的期待,展现了他内心的情感波动。这种情感在自然的美景中显得尤为深邃,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紧密结合,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通过“漠漠平林接野塍”描绘了远处平林与田埂的连接,展现出自然的辽阔。
    • 第二联用“虹收残雨”与“鸟带娇云”描绘雨后美景,体现出诗人对自然变化的敏感。
    • 第三联“山歌归牧子”则引入人声,增加了生活气息。
    •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独处时的思考与期盼,情感上升至幽静的哲思。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类情感相连接,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氛围。
    • 拟人:如“树欲凝”,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诗的表现力。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的美好与乡村生活的宁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孤独的思索,展现出一种理想化的自然观与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 平林:象征自然的广阔与宁静。
  • 晚岚:代表傍晚的柔和与变化。
  • 鸟、蝉:作为自然生灵的代表,反映出生命的活力与孤独的吟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黄假我
    c) 杜甫

  2. 诗中描绘的主要景物是哪种? a) 山
    b) 河流
    c) 森林与田埂

  3. 诗人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喜悦
    b) 孤独与思索
    c) 愤怒

答案

  1. b) 黄假我
  2. c) 森林与田埂
  3. b) 孤独与思索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送别》王之涣

诗词对比

  • 《新晴晚眺》与《静夜思》均以自然景象为背景,但前者更偏向于描绘自然的和谐美好,后者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的情感。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不同的诗意与思考方式。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近现代诗词研究》
  • 《黄假我的诗歌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