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尤文度 其二》

时间: 2025-01-19 15:29:10

三年别帝京,归卧阖闾城。

贫病疏朋友,艰难倚弟兄。

香焚瓦鼎细,寒拥纸屏清。

自有床头易,时时畅道情。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年别帝京,归卧阖闾城。
贫病疏朋友,艰难倚弟兄。
香焚瓦鼎细,寒拥纸屏清。
自有床头易,时时畅道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离别三年后重返故乡的感受。他在阖闾城中安静地生活,但因贫病而与朋友疏远,生活艰难,只能依靠兄弟。虽然生活简朴,但他却在细小的香气中感受到平静与温馨,寒冷的环境中,他依旧能借助纸屏享受清静的时光。尽管生活困苦,但床边的轻松对话使他常常感到心情愉悦。

注释:

  • 三年别帝京:指离开首都三年之久。
  • 阖闾城:古代的一个地名,指故乡或居住地。
  • 贫病:生活贫困,身体多病。
  • 疏朋友:与朋友关系疏远。
  • 艰难倚弟兄:生活艰难,只能依靠兄弟的支持。
  • 香焚瓦鼎细:细腻的香气从瓦鼎中飘出。
  • 寒拥纸屏清:在寒冷的环境中,纸屏带来清静的感觉。
  • 床头易:床头的生活变得容易轻松。
  • 时时畅道情:随时可以畅所欲言,表达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士奇(1488-1559),明代著名学者和诗人,曾任内阁首辅,政治上颇有影响。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表达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情的细腻观察。

创作背景:

《寄尤文度 其二》创作于作者离开帝京,返回故乡的时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此诗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与对兄弟情义的依赖,也体现了他在困境中的自我安慰。

诗歌鉴赏:

《寄尤文度 其二》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的诗,显示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朋友的怀念。诗中通过“贫病疏朋友”的话语,直白地揭示了他在外漂泊的孤独与无奈。回到阖闾城,虽然生活简朴,甚至可以说是艰难,但他却能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内心的宁静。

诗的前两句提及三年的离别和重返故乡的情感,情感的起伏通过“别”和“归”两种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接下来的几句则描绘了生活的细节,体现出即便环境恶劣,诗人仍能在小事中找到安慰。尤其是“香焚瓦鼎细”,在生活的平淡中,依然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温馨。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真挚的情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亲情的珍视,展现了古诗词中常见的对“家”的思念和对“情”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三年别帝京:表达了长时间离开繁华之地的孤独感。
  2. 归卧阖闾城:重归故里,心中既有喜悦也有失落。
  3. 贫病疏朋友:生活的困苦使人与朋友的关系变得疏远。
  4. 艰难倚弟兄:在艰难的日子里,只有亲兄弟可以依靠。
  5. 香焚瓦鼎细:细腻的香气,反映出内心的安宁与生活的细致。
  6. 寒拥纸屏清:寒冷的环境中,纸屏带来了一丝清冷的宁静。
  7. 自有床头易:床头的生活变得轻松,心情愉悦。
  8. 时时畅道情:随时可以与人畅谈,抒发内心的情感。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香焚瓦鼎细”隐喻生活中的细腻感受。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平行结构,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在困境中对生活的感悟,突显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和对生活细节的珍视。诗人通过简单的生活场景,传达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帝京:象征繁华与喧嚣的生活。
  • 阖闾城:象征故乡与归属感。
  • 香焚瓦鼎:象征生活中的细腻与温馨。
  • 纸屏:象征生活的简单与宁静。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生活的场景,也蕴含了更深的情感和文化内涵,反映了诗人对故乡和人际关系的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诗人离开帝京多少年? A. 一年
    B. 三年
    C. 五年

  2. 诗人回到何处? A. 杭州
    B. 阖闾城
    C. 长安

  3. 诗中“香焚瓦鼎细”表达了什么情感? A. 生活的困苦
    B. 对朋友的思念
    C. 对生活细节的珍惜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也是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登高》(王之涣)— 描绘人生的孤独与思考。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杨士奇的《寄尤文度 其二》更侧重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前者多描绘自然景色的宁静,而后者则强调生活中的人情味与情感的流露。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杨士奇传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