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台郡尊张华宇招饮登城南金紫峰》
时间: 2025-01-06 14:08:5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城上高峰接翠微,峰头秋色自依依。
天空籁应诸岩响,日落江横匹练飞。
欲插茱萸须尽兴,因耽竹叶且忘归。
使君赖有如渑酒,何用长吟待白衣。
白话文翻译:
在城墙上,高峰直插云天,秋天的色彩在山峰上轻轻荡漾。
天空的回声似乎回应着各个山岩,夕阳西下,江面上如同飞舞的匹练。
想要在重阳节插上茱萸,必须尽兴而为,现在沉迷于竹叶酒,已忘记归去。
使君幸好有美酒如渑水,何必再长吟待那白衣人到来呢?
注释:
- 翠微:指青翠的山峰,常用来形容高远的山。
- 依依:形容景色的柔美,轻柔的样子。
- 籁:指声音,通常用于描写风声、鸟鸣等自然声音。
- 匹练:形容江面上夕阳照射下的波光,像一匹飘动的丝带。
- 茱萸:一种植物,重阳节时人们习惯插茱萸以祈求平安。
- 竹叶:此处指竹叶酒,形容酒的清香。
- 使君:古代对官员的称呼。
典故解析:
- 重阳节: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习俗包括登高、插茱萸等,象征长寿与健康。
- 渑水:渑水是古代著名的美酒,出自《诗经》,与友人相聚时的美酒相呼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侯周,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多描写山水风光,抒发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登高望远之际,正值重阳佳节,诗人和友人在金紫峰相聚,借酒抒怀,表达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及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高峰、秋色、夕阳等自然景物为背景,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在重阳节的欢聚情景。开篇即以“城上高峰接翠微”展现出高远的意境,紧接着通过“秋色自依依”描绘出秋天的柔和与静谧,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悠远的氛围。“天空籁应诸岩响”则通过自然音响的描写,增强了诗的动感与层次感,仿佛将读者带入了这幅生动的画面之中。
随着诗意的发展,诗人由静入动,紧接着描绘了“日落江横匹练飞”的壮观景象,夕阳下江水的波光粼粼,勾勒出一幅美丽的画面。接着,诗人提出“欲插茱萸须尽兴”,点出重阳节的传统习俗,表现出他对节日的重视和对友人相聚的珍惜,体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
最后两句则转向对酒的赞美,诗人将酒与友谊相结合,表达了他与友人共同享受美好时光的情感,表现出一种洒脱和豁达。整体来看,诗中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友情的珍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城上高峰接翠微:描绘高耸的山峰与远处的青翠相接,展现出壮丽的自然景观。
- 峰头秋色自依依:秋天的气息在山顶轻轻荡漾,给人一种柔和的感觉。
- 天空籁应诸岩响:天空的声音回应着山岩,形成一种和谐的自然交响。
- 日落江横匹练飞:夕阳西下,江面上波光如丝带般飞舞,描绘出动人的景象。
- 欲插茱萸须尽兴:重阳节插茱萸,须在尽兴的情况下,体现对节日的重视。
- 因耽竹叶且忘归:沉醉于竹叶酒中,一时忘了归去,表现出对当下的享受。
- 使君赖有如渑酒:感谢友人有如渑水般的美酒,表现对友谊的珍惜。
- 何用长吟待白衣:何必再去长吟等待白衣人,表现出洒脱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日落江横匹练飞”将江水比作丝带,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有一定的对仗工整,增加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天空籁应”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使景物更富有生命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重阳节的欢聚,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惜,展现了一种洒脱的人生态度,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积极向上和对美好时光的珍视。
意象分析:
重要意象:
- 高峰:象征着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 秋色: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成熟的美。
- 日落与江水: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美的瞬间。
- 茱萸:象征着长寿与祝福。
- 竹叶酒:象征着友谊与欢聚的美好时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诗描绘的季节是哪一个?
- A. 春天
- B. 夏天
- C. 秋天
- D. 冬天
-
诗中提到的重阳节习俗是什么?
- A. 吃月饼
- B. 插茱萸
- C. 放烟花
- D. 赏梅花
-
诗人对友人的酒有什么评价?
- A. 便宜
- B. 美酒如渑
- C. 只喝白酒
- D. 不喝酒
答案:
- C. 秋天
- B. 插茱萸
- B. 美酒如渑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登高》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对比陈侯周的这首诗与杜甫的《登高》,两者均描写登高望远的情景,但陈侯周更侧重于人际关系与节日气氛,而杜甫则更多地表达了个人的忧虑与对国家兴亡的感慨。两首诗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主题思想,体现了各自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研究》
- 《重阳节的传统文化》
以上内容为对《九日台郡尊张华宇招饮登城南金紫峰》这首诗的全面解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