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宗伯偕游翠岩亭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06 14:31:03

巃嵷回合引丹梯,藓蚀萝悬紫翠迷。

自是春卿能选胜,摩崖天畔纪游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巃嵷回合引丹梯,
藓蚀萝悬紫翠迷。
自是春卿能选胜,
摩崖天畔纪游题。

白话文翻译:

险峻的山峰环绕,仿佛引导着红色的梯子,
青苔侵蚀,藤蔓悬挂,紫色和翠绿色交织迷离。
这正是春天的你能选择绝胜之地,
在悬崖边缘留下游玩的题记。

注释:

字词注释:

  • 巃嵷(xūn huá): 形容山势高峻。
  • 丹梯: 红色的梯子,此处象征着通往高处的路径。
  • 藓(xiǎn): 青苔,常生于湿润的地方。
  • 萝(luó): 藤蔓植物,常用以描绘山石间的景象。
  • 自是: 原本就是。
  • 春卿: 指春天的美好,或代指春天的女子。
  • 摩崖: 在悬崖上刻写或题字。
  • 纪游题: 记录游玩时的题词。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摩崖”通常与古代游记、铭文相关,反映了古人游览名胜后留题的习惯。在历史上,许多文人墨客常常在游览名山大川时留下诗文,作为纪念和抒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恩,明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但其作品多以自然景观和游览体验为主题。他的诗风隽永,善于描绘山水之美,常融入个人情感,展现了明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春季,正值大自然复苏之时,诗人与友人相约游览翠岩亭。此时,山水景色最为迷人,诗人借景抒情,记录下与友人相游的美好时光。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巃嵷回合引丹梯”开篇,生动描绘了险峻的山峦和通往高处的路径,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吸引人的自然景象。“藓蚀萝悬紫翠迷”则通过生动的色彩描写,展现了青苔和藤蔓的交织,给人一种迷离的感觉。这种写法不仅突显了自然界的美丽,还暗示了春天的繁盛生机。

接下来的“自是春卿能选胜”,诗人将春天的美好与个人情感结合,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在这春光明媚的时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被完美展现。最后一句“摩崖天畔纪游题”将诗人的游历与记忆联系在一起,突显了人们在自然中留下痕迹的渴望和对生活的记录。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恰到好处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自然的壮丽和诗人对生活的热爱。诗中既有对美景的赞美,又隐含了人与自然的深厚联系,体现了明代文人对山水的深刻理解和热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巃嵷回合引丹梯: 描述了山峦的高耸与环绕,仿佛引导着人们通往更高的地方,象征着攀登与追求。
  2. 藓蚀萝悬紫翠迷: 突出自然的丰富色彩,生动描绘了青苔与藤蔓的生长,营造出一种迷人的氛围。
  3. 自是春卿能选胜: 表达了春天的美好,暗示诗人对于春天的赞美与珍惜。
  4. 摩崖天畔纪游题: 诗人将游览的体验与题记结合,展示了对自然的敬仰与对生活的记录。

修辞手法:

  • 比喻: 诗中将自然景观比作人间美好,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 对仗: 诗的结构对称,增强了韵律感,提升了诗的美感。
  • 意象: 通过“丹梯”、“紫翠”等意象,展现了春天的色彩与生机。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生活的热爱,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好。诗人在游览中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借助自然景色传达了对友人相伴、生活美好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巃嵷: 代表险峻的自然环境,象征着追求与攀登。
  • 丹梯: 代表希望与前进的道路。
  • 藓蚀、萝悬: 代表自然的生命力与柔软之美。
  • 紫翠: 象征春天的繁盛与丰富的色彩。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巃嵷”意指: A. 低矮的山丘
    B. 难以攀登的高山
    C. 平坦的草地
    D. 流水潺潺

  2. “自是春卿能选胜”中的“春卿”最可能指: A. 春天的景色
    B. 一位春天的女神
    C. 春季的游览者
    D. 一位朋友

  3. 诗中提到的“摩崖”主要指: A. 悬崖上的水流
    B. 在悬崖上刻下的题词
    C. 高山上的花朵
    D. 河边的小溪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比较苏恩的这首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苏恩的表现更为细腻和生动,注重色彩的交融,而王维则注重意境的营造和情感的抒发。苏恩的诗在描写上更为具象,王维则在意境上更为抽象,二者各有千秋,丰富了中国古典诗词的表现手法。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