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长空云气静,今夜月偏明。
且喜高人至,犹怜湛露生。
金波摇桂影,彩凤落瑶笙。
潇洒王夫子,飘飘共此情。
白话文翻译:
在这宁静的长空下,今晚的月亮显得格外明亮。
我高兴地迎来了高人,心中却又惋惜露水的滋生。
金色的波光摇曳着桂树的影子,彩凤在瑶琴旁轻轻落下。
潇洒的王夫子,与我一起共赏这美好的情景。
注释:
字词注释:
- 长空:指广阔的天空。
- 云气静:形容天空中的云彩平静无波。
- 月偏明:今晚的月亮特别明亮。
- 高人:指品德高尚、才华出众的人。
- 湛露:清澈的露水。
- 金波:指月光照耀下的波光。
- 桂影:桂树的影子。
- 彩凤:传说中的美丽鸟类,象征吉祥。
- 瑶笙:指用瑶木制成的乐器。
- 潇洒:形容人风度翩翩,洒脱不羁。
- 王夫子:指王羲之,号称“书圣”。
典故解析:
- “金波摇桂影”中的“桂”指的是桂花,象征着中秋节的传统,因桂花与月亮有着密切的联系。
- “彩凤落瑶笙”中的“彩凤”常常代表美好的事物,是古代文人所向往的理想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康海,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主要以其诗作流传于世。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中秋佳节,诗人在此时与友人相聚,借月抒怀,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朋友的珍惜。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宁静的夜晚与明亮的月光,展现了中秋佳节的氛围。诗人在长空下,感受着月光与露水,倍加珍惜与“高人”相聚的时光。诗中既有对自然的细致观察,也有对友情的深情寄托。尤其是“金波摇桂影,彩凤落瑶笙”两句,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巧妙结合,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诗的最后一句“潇洒王夫子,飘飘共此情”尤为引人注目,诗人以王羲之为例,表达了追求高雅与洒脱的精神追求。同时,也隐含了对友人相聚的欣喜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中秋之夜的美好,更传达了人们对友谊与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长空云气静:描写宁静的夜空,营造出一种安详的氛围。
- 今夜月偏明:强调今晚的月亮特别明亮,照亮了一切。
- 且喜高人至:表达对友人的欢迎与喜悦之情。
- 犹怜湛露生:感慨露水的清华与生命力,流露出一丝惋惜。
- 金波摇桂影:形象地描绘出月光下波光粼粼与桂树的影子摇曳的美景。
- 彩凤落瑶笙:美丽的彩凤与瑶琴相伴,增添了诗的韵律与美感。
- 潇洒王夫子:以王羲之为代表,表达洒脱不羁的理想风范。
- 飘飘共此情:表达与友人共同分享这美好时光的愉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金波”、“彩凤”,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使诗歌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中秋佳节,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与对友谊的珍视,反映了诗人追求高雅生活的心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团圆与思念。
- 桂树:代表中秋节的象征,寓意美好与高洁。
- 露水:象征清晨的生机与纯净。
- 彩凤:象征美好的愿望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长空云气静”表达了什么情感? A. 伤感
B. 宁静
C. 兴奋 -
“金波摇桂影”中的“金波”指的是什么? A. 月光照耀下的波光
B. 夕阳的余晖
C. 风的声音 -
诗人提到的“高人”指的是谁? A. 自己
B. 王羲之
C. 辛弃疾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诗词对比:
- 对比康海的《八月十五日喜明叔见过》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是以月亮为主题,但康海侧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李白更强调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文学名篇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