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

时间: 2025-01-14 06:01:21

天上浮槎日夕过,屡惊消息到岩阿。

威名空说杨无敌,蜚语谁明马伏波。

老去红颜思执拂,烧来赤舌欲投梭。

之江粤峤传闻异,愁听东南鹤唳多。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天上浮槎日夕过,屡惊消息到岩阿。
威名空说杨无敌,蜚语谁明马伏波。
老去红颜思执拂,烧来赤舌欲投梭。
之江粤峤传闻异,愁听东南鹤唳多。

白话文翻译:

在天上浮动的槎舟,日落时分再次经过,
常常听到消息传到岩石的地方。
杨无敌的威名只是空谈,
马伏波的事迹又有谁能真正理解呢?
年岁已高,红颜逐渐衰老,思绪纷杂如同执拂,
烧来赤舌的火焰,想要投掷梭子。
之江和粤峤的传闻各异,
我愁苦地听到东南的鹤鸣声频频。

注释:

  • 浮槎:指漂浮的木筏或船只,这里用来形容天上的云彩或神仙的船。
  • 岩阿:指山岩的地方,引申为偏僻的地方。
  • 杨无敌:指杨再兴,是南宋抗击金朝的名将,威名显赫。
  • 马伏波:马援,汉朝将领,平定叛乱,威名远扬。
  • 赤舌:这里指火焰,可能寓意为热烈的情感。
  • 之江粤峤:之江指浙江一带,粤峤指广东一带,提到南方的地名。
  • 鹤唳:鹤叫,这里寓意忧愁或悲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廷华,清代诗人,其诗作多关注历史与现实,常以感慨历史人物为主题,风格沉郁,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咏史》是徐廷华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思考与感慨的反映,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人生无常、时光流逝的感伤。

诗歌鉴赏:

《咏史》通过描绘历史人物与现实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开篇以“天上浮槎日夕过”引入,似乎在描绘一种超脱的境界,随后转入对历史人物杨无敌和马伏波的评价,指出其威名的空洞。诗中对老去的感慨,和对红颜衰老的思考,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认识。结尾提到“愁听东南鹤唳多”,通过鹤鸣声的隐喻,传达出一种忧伤的情绪,反映出对纷乱世事的无奈与惆怅。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的追溯,又有对现实的感叹,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天上浮槎日夕过”:描绘一种超然的景象,暗示时间的流逝。
  2. “屡惊消息到岩阿”:常常听到来自偏远地方的消息,表现对历史的关注。
  3. “威名空说杨无敌”:质疑杨无敌的名声是否真实,反映对历史人物的批判。
  4. “蜚语谁明马伏波”:对于马伏波的事迹是否被真正理解的思考。
  5. “老去红颜思执拂”:反映诗人对自身衰老和过往的怀念。
  6. “烧来赤舌欲投梭”:象征情感的炽热与冲动,表露内心的复杂。
  7. “之江粤峤传闻异”:提及南方不同地域的传闻,暗示历史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8. “愁听东南鹤唳多”:鹤鸣声带来的忧愁,传达对世事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赤舌”比喻火焰,象征热情。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历史人物展开,表达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与生命无常的深刻认识。

意象分析:

  • 浮槎:象征时间与空间的流动,反映人对自然的感悟。
  • 鹤唳:象征忧愁,隐喻对历史与现实的思考与感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杨无敌”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马援
    B. 杨再兴
    C. 李白
    答案:B

  2. “赤舌”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友情
    B. 争斗
    C. 热情
    答案:C

  3. 诗中提到的“东南”指的是哪个地区?
    A. 西南
    B. 东北
    C. 南方
    答案: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兵车行》
  • 白居易的《琵琶行》

诗词对比:

比较徐廷华的《咏史》与杜甫的《兵车行》,都反映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对时局的感慨,但徐廷华更侧重于历史人物的个人评价,而杜甫则更关注社会现实与民生疾苦。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徐廷华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经与古诗词的艺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