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小饮游人填塞殊可厌》

时间: 2024-12-31 21:50:27

一灯何似千灯,千灯争如一月。

虽云屋下荧煌,不若空中皎洁。

笙歌万井喧哗,车马九衢填咽。

老子静对婵娟,自是一般奇绝。

混沌灯意略同,矫俗救奢良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元宵小饮游人填塞殊可厌
作者: 姜特立 〔宋代〕

一灯何似千灯,千灯争如一月。
虽云屋下荧煌,不若空中皎洁。
笙歌万井喧哗,车马九衢填咽。
老子静对婵娟,自是一般奇绝。
混沌灯意略同,矫俗救奢良诀。

白话文翻译:

一盏灯比不上千盏灯,千盏灯又比不上明月。
虽然说屋下的灯光闪烁,还是不如空中的明亮。
笙乐声和歌声在万家灯火中喧闹,车马在九条街道上拥堵。
我安静地面对着明月,自然感到一种别样的奇妙。
那混沌的灯火意象略有相似,拯救奢华的良方在于矫正风俗。

注释:

  • :指元宵节的灯。
  • 荧煌:形容灯光闪烁。
  • 婵娟:指明月,形容其皎洁明亮。
  • 笙歌:指乐器声和歌声,表现节日的热闹。
  • 九衢:古时的街道,指城市的繁华。
  • 老子:指老子(道家创立者),在此指代一种超然的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姜特立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闻名。他的作品多反映对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元宵节,诗人回顾节日的喧嚣,表达了对热闹场面的反思与对宁静的向往。

诗歌鉴赏:

《元宵小饮游人填塞殊可厌》这首诗通过对元宵节灯火辉煌、热闹场面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思考。诗的开头以“灯”引入,描绘了节日的热烈氛围,千盏灯火争辉,然而在这纷繁的景象中,诗人却感到一丝无奈与厌倦。接着,诗人提到“老子静对婵娟”,在热闹中寻求一种内心的平静和清晰,表明他对物质奢华的拒绝,向往那种超然的境界。

全诗在意境上展现了从热闹到宁静的转变,诗人通过对比,表现出对繁华生活的反思与批判,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才是人生的真正追求。诗中对灯的意象的反复提及,暗示着人们往往被表面的绚烂所迷惑而忽视了内心的真实需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灯何似千灯,千灯争如一月:强调灯火的数量与明亮的对比,表现出对热闹的质疑。
  2. 虽云屋下荧煌,不若空中皎洁:即便屋下灯火辉煌,也不如明月的光辉。
  3. 笙歌万井喧哗,车马九衢填咽:描绘节日的热闹,表现出人们的欢愉与生活的繁华。
  4. 老子静对婵娟,自是一般奇绝:在喧闹中,诗人选择静观明月,体悟到另一种美。
  5. 混沌灯意略同,矫俗救奢良诀:指出表面的灯火与真正内涵的相似,强调反思与超脱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灯火和明月的对比,强调内心的追求与外在的繁华。
  • 比喻:灯光象征热闹的生活,明月象征内心的宁静。
  • 排比:“笙歌万井喧哗,车马九衢填咽”通过排比增强热闹气氛的描写。

主题思想:诗歌反映了对繁华生活的思考与批判,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倡导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浮华与热闹的生活。
  • 明月:象征内心的宁静与清晰。
  • 笙歌:表现节日的欢愉与热闹。
  • 老子:代表一种哲学思考与超然的境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老子”指代什么? A. 一位历史人物
    B. 一种哲学思想
    C. 一种乐器

  2. 诗人的情感基调是怎样的? A. 欢愉
    B. 厌倦与反思
    C. 忧伤

  3. 诗中“千灯争如一月”表达了怎样的意思? A. 灯光比明月更亮
    B. 灯火的热闹不及明月的宁静
    C. 明月和灯火是一样的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姜特立的《元宵小饮》与白居易的《琵琶行》都涉及对生活的感悟与反思,但姜特立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而白居易则通过音乐和情感的表达展示了对人生的感伤与追忆。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