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诗二十七首 其一》

时间: 2025-01-04 09:23:41

方塘倒影青天净,幽径生苔绿荫浓。

春去得闲观物化,吹凉醒睡喜支筇。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方塘倒影青天净,幽径生苔绿荫浓。
春去得闲观物化,吹凉醒睡喜支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场景:方形池塘的倒影清晰如蓝天,幽静的小路上长满了青苔,绿荫浓密。春天已经过去,闲暇之际我欣赏自然的变化,微风吹拂,唤醒了我的思绪,我愉悦地支起了竹杖。

注释:

  • 方塘:四方形的池塘。
  • 倒影:水面上物体的反射。
  • 青天净:形容蓝天清澈。
  • 幽径:幽静的小路。
  • 生苔:长出青苔。
  • 绿荫浓:浓密的绿荫。
  • 春去得闲:春天过去,感到闲适。
  • 观物化:观察自然的变化。
  • 吹凉醒睡:微风轻拂,唤醒沉睡的心绪。
  • 喜支筇:愉快地支起竹杖,象征闲适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宋代诗人,字子元,号北窗,浙江人。曹勋以其清新淡雅的诗风而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现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诗作创作于春夏交替之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内心的宁静感受。诗中表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可能源于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个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单的语言和清新的意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首句“方塘倒影青天净”通过描绘池塘与天空的倒影,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澈的氛围,仿佛让人置身于一个世外桃源。接着“幽径生苔绿荫浓”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自然环境的静谧与生机,青苔的生长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生命的延续。

第三句“春去得闲观物化”则透露出诗人对春天的怀念和对生活的闲适态度,春天的离去使人感到一丝惆怅,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思考与观察。最后一句“吹凉醒睡喜支筇”则是对生活态度的积极表现,微风拂面让人清醒,诗人愉快地支起竹杖,象征着他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命、时间和自然的思考,展现出一种恬淡与宁静的生活哲学。这种哲学不仅是对自然的感悟,也是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方塘倒影青天净:通过描绘池塘的清澈倒影,表现出自然的美和宁静。
  2. 幽径生苔绿荫浓:幽静的小路上长满青苔,增添了环境的幽雅与生机。
  3. 春去得闲观物化:春天已经过去,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到闲适,能够静心观察自然的变化。
  4. 吹凉醒睡喜支筇:微风吹来,唤醒了沉睡的心情,愉悦地支起竹杖,象征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青天净”和“绿荫浓”,形成了和谐的音韵。
  • 比喻:池塘的倒影象征着内心的宁静。
  • 拟人:“吹凉醒睡”使自然的微风具有了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沉思。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生命流转的感悟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体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方塘:象征宁静与和谐。
  • 青天:代表清新与明朗的心境。
  • 幽径:象征隐秘与宁静的思考空间。
  • 绿荫:生机与生命的延续。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个理想的自然环境,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与对内心安宁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方塘倒影青天净”描绘的是哪种自然景象?

    • A. 池塘与蓝天的倒影
    • B. 山川与河流的交织
    • C. 花草与虫鸣的和谐
    • D. 云彩与星空的变化
  2. “幽径生苔绿荫浓”中的“青苔”象征什么?

    • A. 时光的流逝
    • B. 春天的到来
    • C. 夏日的热情
    • D. 秋天的萧瑟
  3. 诗中提到的“喜支筇”意味着什么?

    • A. 支起竹杖,象征闲适的生活
    • B. 走道路的艰难
    • C. 与友人相聚的欢愉
    • D. 旅行的疲惫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山中问答》王维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杂诗二十七首 其一》:两者都描绘了诗人在静谧环境中的思考与情感,但《静夜思》更侧重于思乡之情,而《杂诗二十七首 其一》则强调对自然的感悟与闲适的生活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宋诗词选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