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日诏宴定昆池宫》
时间: 2024-09-19 21:23: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三月三日诏宴定昆池宫
凤皇楼下对天泉,
鹦鹉洲中匝管弦。
旧识平阳佳丽地,
今逢上巳盛明年。
舟将水动千寻日,
幕共林横两岸烟。
不降玉人观禊饮,
谁令醉舞拂宾筵。
白话文翻译:
在三月三日,皇帝诏令在昆池宫举行盛宴。
凤皇楼下对着清澈的泉水,
鹦鹉洲上乐声缭绕。
我曾经熟悉的平阳是个美丽的地方,
而今在上巳节再度相逢,正值盛明年。
船只在水面上荡漾,波光粼粼,
帷幕随风飘动,两岸烟雾缭绕。
玉人不曾降临观赏我们的饮宴,
是谁让我们在宾客的筵席上醉酒起舞?
注释:
- 凤皇楼:传说中的凤凰栖息之楼,象征美好和吉祥。
- 天泉:指清澈的泉水,与凤皇楼相对,营造出优美的自然环境。
- 鹦鹉洲:洲名,表明宴会的地点有水域环绕,音乐声缭绕。
- 平阳:古地名,历史上以美丽的女性而闻名。
- 上巳:古代节日,通常在三月三日,举行洗尘、观水等活动。
- 玉人:指美丽的女子,含有神话色彩,通常象征着仙女或贵族女子。
- 宾筵:宴席,宾客聚集的地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说,字公权,唐代著名诗人,生于公元663年,卒于公元740年。张说以其工整的律诗和豪放的风格著称,曾任宰相,具有较高的政治和文化地位。他的诗作常流露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代盛世,正值上巳节,皇帝在昆池宫设宴,邀请文人雅士共庆佳节。诗中展现了唐代宫廷的繁华与自然的和谐美,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安定与繁荣。
诗歌鉴赏:
张说的《三月三日诏宴定昆池宫》是一首描绘春日盛宴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出唐代盛世的繁华与自然的和谐美。开篇以“凤皇楼下对天泉”设定了美丽的环境,瞬间引人入胜,营造出一种清新脱俗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鹦鹉洲中匝管弦”的描写,传达出节日的欢乐与热闹,乐声环绕,仿佛可以听到乐器的悠扬。
“旧识平阳佳丽地,今逢上巳盛明年”一联则体现出诗人对往昔的怀念与对当下的珍惜,平阳的美丽在诗人心中留下深刻印象。诗中的时间交错,反映出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增添了诗的情感深度。
后面的描写“舟将水动千寻日,幕共林横两岸烟”则通过动态的描绘,展示了水面上波光粼粼的美景和帷幕随风起舞的画面,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此外,最后两句“不降玉人观禊饮,谁令醉舞拂宾筵”则带有一丝淡淡的哀愁,虽有盛宴,但缺少了理想中的美人相伴,诗人在欢乐中流露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
整首诗在欢快的节日气氛中,又潜藏着对人事无常的感慨,呈现出一种和谐而又富有深意的艺术效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凤皇楼下对天泉:描写宴会的环境,凤皇楼与天泉相互辉映,暗示了高雅与自然的结合。
- 鹦鹉洲中匝管弦:鹦鹉洲成了音乐的舞台,乐声环绕,生动地表现出宴会的热烈气氛。
- 旧识平阳佳丽地:提及往昔的美丽回忆,平阳的风光与美丽的女子,增添了诗的情感厚度。
- 今逢上巳盛明年:强调节日的来临,传达出重聚的喜悦。
- 舟将水动千寻日:水面波动,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变化。
- 幕共林横两岸烟:烟雾缭绕,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美丽的氛围。
- 不降玉人观禊饮:缺少美人参与,增添了一丝遗憾。
- 谁令醉舞拂宾筵:在热闹的宴席中,诗人感慨缺乏理想的伴侣。
修辞手法:
- 比喻:凤皇楼与天泉的对比,增强了自然美感。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拟人:水动与烟雾的描写,使自然景象更具生动性。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写春日宴会的欢快场景,反映了唐代的繁华与安定,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人在欢聚中流露出的淡淡哀愁,使整个作品更具深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凤皇:象征美好与高雅,代表着吉祥。
- 天泉:代表清澈和纯净,象征自然的美。
- 鹦鹉洲:象征热闹与欢快,是节日聚会的中心。
- 平阳:象征美丽的故乡,寄托诗人的思乡情感。
- 玉人:象征理想中的伴侣,表达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凤皇楼下对天泉”中的“天泉”指的是什么? A. 明亮的星星
B. 清澈的泉水
C. 美丽的楼房 -
诗中的“上巳”是什么节日? A. 元宵节
B. 清明节
C. 三月三日 -
诗人在宴会上感到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快乐
B. 失落
C. 疲惫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张说的《三月三日诏宴定昆池宫》更侧重于描绘热闹的宴会与欢乐的氛围,而王维的作品则强调自然的宁静与深远的意境。两者在主题与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