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隆兴后寄宋茂叔赵然道昆仲并属达后篇于待制侍郎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04 09:47:50

连朝南浦亭,系此一叶舟。

未去已欲动,既行奚复留。

篙撑尚依岸,风至忽打头。

中宵渺无际,清晓浩莫收。

行止固有定,淹速宁与谋。

我友邈难见,西山澹凝秋。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连朝南浦亭,系此一叶舟。 未去已欲动,既行奚复留。 篙撑尚依岸,风至忽打头。 中宵渺无际,清晓浩莫收。 行止固有定,淹速宁与谋。 我友邈难见,西山澹凝秋。

白话文翻译

连续几日在南浦亭,系着这艘小舟。 还未离去就已经想要出发,既然已经启程又何必停留。 撑篙依然靠着岸边,风突然吹来打在头上。 深夜无边无际,清晨的广阔无法收束。 行动和停留自有定数,快慢何必与人商量。 我的朋友们遥远难以相见,西山的秋天淡淡地凝结着。

注释

  • 南浦亭: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诗人暂留之地。
  • 一叶舟:形容小船,如同一叶扁舟。
  • 篙撑:用篙撑船。
  • 中宵:深夜。
  • 清晓:清晨。
  • 淹速:停留和快速前行。
  • 西山:可能指诗人所在地的西边山脉,也可能泛指远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宋代诗人。他的诗多写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风格清新自然,善于描绘景物的细腻变化。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赵蕃在离开隆兴(今江西南昌)后所作,表达了他对离别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离别为主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诗中“连朝南浦亭,系此一叶舟”描绘了诗人即将离去的场景,而“未去已欲动,既行奚复留”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无奈。后文通过对风、夜、晨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离别的氛围。最后两句“我友邈难见,西山澹凝秋”则抒发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简练,是一首优秀的宋代诗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连朝南浦亭,系此一叶舟:连续几日在南浦亭,系着这艘小舟。描绘了诗人即将离去的场景。
  2. 未去已欲动,既行奚复留:还未离去就已经想要出发,既然已经启程又何必停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无奈。
  3. 篙撑尚依岸,风至忽打头:撑篙依然靠着岸边,风突然吹来打在头上。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强化了离别的氛围。
  4. 中宵渺无际,清晓浩莫收:深夜无边无际,清晨的广阔无法收束。通过对夜和晨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离别的氛围。
  5. 行止固有定,淹速宁与谋:行动和停留自有定数,快慢何必与人商量。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无奈和对未来的期待。
  6. 我友邈难见,西山澹凝秋:我的朋友们遥远难以相见,西山的秋天淡淡地凝结着。抒发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感慨。

修辞手法

  • 比喻:“一叶舟”比喻小船,形象生动。
  • 拟人:“风至忽打头”赋予风以人的动作,增强了表达效果。
  • 对仗:“中宵渺无际,清晓浩莫收”对仗工整,增强了语言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和对友人的思念。诗中通过对风、夜、晨的描绘,进一步强化了离别的氛围,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南浦亭:离别的场景。
  • 一叶舟:小船,象征离别。
  • :离别的氛围。
  • 中宵:深夜,无边无际。
  • 清晓:清晨,广阔无法收束。
  • 西山:远方,象征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一叶舟”比喻什么? A. 小船 B. 大船 C. 帆船 D. 渔船

  2. 诗中“风至忽打头”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3. 诗中“西山澹凝秋”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悲伤 C. 思念 D. 愤怒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表达了离别的情感,与赵蕃的这首诗有相似之处。
  • 杜甫《登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李白《送友人》:同样是表达离别的情感,但李白的诗更加豪放,而赵蕃的诗更加细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赵蕃的这首诗,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诗歌鉴赏辞典》:提供了对宋代诗歌的全面鉴赏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