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时间: 2025-01-14 05:16:40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金缕曲
作者: 王季思 〔近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六十年间路。有几番惊涛骇浪,横风暴雨。德赛两生何处去,五四还来四五。看华表花环高簇。终是青年意态好,天安门又见义旗举。英杰在,谁敢侮。池塘春草题诗处。叹年来荷枯柳败,纵横狐鼠。霹雳一声严寒去,红萼一枝先吐。又渐见绿阴生树。鬼叫狼嗥能几日,有人民哪得无民主。春正好,休回顾。
白话文翻译:
经过六十年的风雨历程,经历了多少惊涛骇浪与横暴的风雨。德赛两生的理想与现实又在何方,五四运动的精神又将如何延续。看那华表上花环高高簇拥,终究是青年意气风发,天安门又再高举义旗。英勇的英雄在此,谁敢轻视。池塘边春草上题写的诗句,令人感慨这几年间的荷花枯萎与柳树败落,纵横的狐鼠在此游荡。霹雳一声,严寒已去,红萼一枝先开。又渐渐看见绿树成荫。鬼叫狼嚎的日子又能持续多久?有了人民,岂能没有民主?春天是如此美好,不必再回首过去。
注释:
- 惊涛骇浪:形容激烈的波浪与惊险的经历。
- 德赛两生:指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与矛盾。
- 五四:指五四运动,代表了中国青年追求民主与科学的精神。
- 华表:象征着国家的尊严与坚韧。
- 义旗:象征着正义与革命的标志。
- 池塘春草:象征着生机与希望。
- 霹雳:象征着突然的变革或结束。
- 红萼:指春天的花朵,即将盛开。
- 鬼叫狼嗥:形容动荡不安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季思,近代著名诗人,生于动荡时代,深受社会变革影响。他的诗作常以激昂的情感和鲜明的社会责任感著称,体现了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关切。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历史动荡与社会变革时期,诗人目睹了国家的兴衰与人民的苦难,表达了对民主与自由的渴望与追求,以及对青年一代的寄托与希望。
诗歌鉴赏:
《金缕曲》以其激昂的情感和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展现了王季思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与对未来的期待。诗中通过六十年的历史回顾,展现了风雨兼程的历程,映射出历史的沉重与沧桑。同时,诗人用“春正好,休回顾”来表达对未来的乐观态度,强调只要有人民的追求,民主的希望就会在春天的阳光下蓬勃生长。整首诗情感饱满,意象丰富,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未来的展望,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社会责任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六十年间路”:回顾历史的漫长旅途。
- “有几番惊涛骇浪,横风暴雨”:经历了许多波折与挑战。
- “德赛两生何处去”:理想与现实的无奈。
- “五四还来四五”:暗指五四运动的精神仍在延续。
- “看华表花环高簇”:象征国家的尊严与希望。
- “终是青年意态好”:青年一代的朝气蓬勃。
- “天安门又见义旗举”:重申民主与正义的追求。
- “英杰在,谁敢侮”:激励勇敢的精神,捍卫尊严。
- “池塘春草题诗处”:象征生机与希望。
- “叹年来荷枯柳败”:感慨社会的变化与衰败。
- “纵横狐鼠”:隐喻社会中的阴暗面。
- “霹雳一声严寒去”:象征着历史的变革。
- “红萼一枝先吐”:春天的来临与希望的复苏。
- “又渐见绿阴生树”:象征着生命的再次繁荣。
- “鬼叫狼嗥能几日”:对动荡局势的质疑。
- “有人民哪得无民主”:强调人民的力量与民主的必要性。
- “春正好,休回顾”:呼唤向前看,珍惜当下。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惊涛骇浪”形象地描绘了历史的艰辛。
- 对仗:如“德赛两生何处去,五四还来四五”,形成鲜明的对比。
- 拟人:如“鬼叫狼嗥”赋予自然现象以人性化的特征,增强了诗句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历史为背景,表达了对民主、自由与希望的渴望。通过对青年一代的赞美,诗人在呼唤着社会的进步与变革,展现出对未来的信心与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惊涛骇浪:象征历史的艰辛与挑战。
- 华表、义旗:象征国家的尊严与正义。
- 春草、红萼、绿阴:象征生机、希望与新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六十年间路”,这表达了什么? A. 诗人的个人经历
B. 历史的漫长与艰辛
C. 自然的变化 -
“天安门又见义旗举”指代什么? A. 青年的理想与追求
B. 过去的事件
C. 自然景象
答案: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 《望岳》 - 杜甫
诗词对比:
- 比较王季思的《金缕曲》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与理想的思考,但王季思更侧重于社会责任与民主的呼唤,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了个人的豪情与对自由的向往。
参考资料:
- 《近现代诗词选》
- 《中国诗词史》
- 《王季思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