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三月十七日乃孙补年外祖父仙游之辰,抚今追昔,怅然于怀,爰赋此阕,聊当一哭》
时间: 2025-01-17 10:23:2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千里关山隔。痛慈颜仙游去也,今生永诀。寒食棠梨风共雨,又是期年使节。盼一拜灵帷难得。寸寸柔肠非剑断,更行行清泪如珠滴。精卫恨,杜鹃血。星移物换堪愁绝。怅而今南云回首,顿伤畴昔。飘渺予怀天际远,潦倒自怜羁客。况尘世升沉难必。聚散浮鸥无定影,叹流光瞥眼如驹隙。穷途感,与谁说。
白话文翻译:
千里之外的关山将我们隔开。痛苦地看到慈爱的面容已去世,此生已是永别。寒食节时,梨花在风雨中摇曳,又是一年期盼的节日。想要朝拜灵位却难以实现。每一寸柔肠都如同剑断,清泪如珠滴落。精卫鸟的恨意,杜鹃的血泪,星移物换令人愁苦绝望。如今回首南方的云彩,心中顿时伤感昔日的情景。飘渺的思绪在天际远方,潦倒的我自怜为羁客。况且尘世的升沉是难以预料的。聚散如同浮鸥,无定的影子,让人叹息流光如同瞬息的骏马。穷途之感,与谁倾诉?
注释:
- 千里关山隔:形容两人之间距离遥远,心灵相隔。
- 仙游:指去世,仙逝。
- 寒食:指寒食节,春季的传统节日。
- 灵帷:指灵位或灵堂。
- 寸寸柔肠:形容内心极为悲痛。
- 精卫:传说中的鸟,象征执着。
- 杜鹃:寓意悲伤,杜鹃啼血。
- 星移物换:时间流逝,世事变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郑兰孙(生卒年不详),清代词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著称。他的作品多以抒情为主,常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环境的交织。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三月十七日,为作者外祖父去世的纪念日,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与哀痛。诗中融入了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慨,展现了离别的痛苦与对过往的回忆。
诗歌鉴赏:
《金缕曲》以其浓烈的情感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全诗情绪沉重,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离别的无奈和对故人的无限思念。开篇的“千里关山隔”便以地理上的遥远感引入思念的主题,随之而来的“痛慈颜仙游去也,今生永诀”更是将这种痛苦推向高潮,令人感受到亲情的失落与绝望。接下来的“寒食棠梨风共雨”,则巧妙地将节气与情感结合,暗示着悲伤在时间流逝中的持续。
诗中多次提及“清泪如珠滴”,用以强调悲痛的深度,而“精卫恨,杜鹃血”则引入了古代传说,赋予了个人情感更为广泛的文化意蕴。整首词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人生无常、聚散无定的深刻反思,令人在感慨中生出对生命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千里关山隔”——形象化的表达了亲人之间的遥远。
- “痛慈颜仙游去也”——表达深切的痛苦与怀念。
- “寒食棠梨风共雨”——将时间与情感结合,显示了节日的悲哀。
- “寸寸柔肠非剑断”——形象化地表达了内心的撕裂感。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寸寸柔肠”比喻内心的痛苦。
- 拟人:如“精卫恨,杜鹃血”赋予了鸟类情感。
-
主题思想:全诗以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为主线,表现了对生命的无常和对亲情的珍惜,情感真挚而深刻。
意象分析:
- 关山:象征阻隔与思念。
- 寒食:传统节日,承载着对故人的怀念。
- 精卫:象征执着与哀伤。
- 杜鹃:代表悲痛与哀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寒食”指的是哪一个节日? A. 清明节
B. 端午节
C. 中秋节
D. 春节 -
“千里关山隔”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地理的遥远
B. 心灵的隔阂
C. 情感的亲近
D. 时间的流逝 -
“寸寸柔肠非剑断”中的“剑断”比喻了什么? A. 友谊的破裂
B. 情感的撕裂
C. 家庭的分离
D. 生命的终结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 郑兰孙的作品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表现了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但郑的作品更为沉重,李的作品则多了一份柔美与细腻。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鉴赏》
- 《古典文学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