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时间: 2025-01-09 12:43: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未雨成阴寒欲流,独披幽绪上高楼。
几家风暖消馀劫,一树春残入倦眸。
伤草木,罢觥筹,良辰芳信两休休。
客中欲作诗书计,又恐无端动远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的是在阴雨未至时的寒冷气候,我独自一人披着幽深的情绪走上高楼。几家的人家已经在春风中暖和过冬的余寒,一树春光已经凋零,映入我疲惫的眼眸。伤感于草木的凋零,放下酒杯,不再嬉闹,良辰美景和美好的信件都停滞不前。在异乡我想写诗作词,却又担心无缘无故引发远方的忧愁。
注释:
- 未雨成阴:指降雨前的阴天,预示着将要来临的天气变化。
- 幽绪:指深沉的情感和思绪。
- 高楼:象征着高处的孤独与思索。
- 风暖消馀劫:几家人家感受到春风的温暖,消融了过去的苦难。
- 春残:春天的残余,暗示着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 倦眸:疲惫的眼睛,反映心灵的疲惫。
- 罢觥筹:停止了饮酒的欢聚。
- 良辰芳信:美好的时光和书信,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
- 无端动远愁:无故引起远方的忧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映斌,生于当代,创作风格独特,常以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人生的感悟。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尤其是对孤独与思乡之情的探讨。
创作背景:
《鹧鸪天》创作于一个春末夏初的时节,正值气候变幻之际。诗人或许正经历着一种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故而写下了这首充满感慨的诗作。
诗歌鉴赏:
《鹧鸪天》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开篇“未雨成阴寒欲流”,营造了一个阴郁而寒冷的气候,似乎暗示着诗人内心的阴霾。接着“独披幽绪上高楼”,更是表现出诗人的孤独感。在高楼之上,俯瞰世间,诗人与周遭的景象产生了深刻的共鸣。
“几家风暖消馀劫”,展现了几家人家在春风中享受温暖,而诗人却感受到春天的残缺与凋零。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诗人心境的悲凉,也引发了对生命无常的思考。接下来,诗人“伤草木”,对自然的凋零感到惋惜,进一步深化了诗歌中的忧伤情绪。
“良辰芳信两休休”一句,诗人放下酒杯,停止欢聚,渴望与他人分享的美好时光却因内心的孤独而显得无奈。最后,诗人的创作欲望与心中的忧虑交织在一起,“又恐无端动远愁”,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与无端的忧愁,令人感同身受。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孤独、思乡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未雨成阴寒欲流:未下雨时的阴冷气候,暗示即将来临的悲伤情绪。
- 独披幽绪上高楼:独自一人,带着深沉的情感走上高楼,表现出孤独感。
- 几家风暖消馀劫:几家人家在春风中感受到温暖,过去的苦难似乎已消散。
- 一树春残入倦眸:一树春光已残,映入疲惫的眼睛,象征生命的短暂。
- 伤草木,罢觥筹:对草木的凋零感到伤感,停止欢聚的饮酒。
- 良辰芳信两休休:美好的时光和书信都停滞不前,表达内心的孤独。
- 客中欲作诗书计:在异乡想写诗作词,体现创作的冲动。
- 又恐无端动远愁:担心无缘无故引发远方的忧愁,表现对亲人的思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凋零比作人生的无常,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拟人:草木的伤感赋予了生命情感,增添了诗歌的感染力。
- 对仗:如“良辰芳信两休休”,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与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反映了诗人在孤独中对过去的怀念与对生命无常的思考,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渴望和对远方亲人的思念,情感基调深沉而感人。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高楼:象征孤独与思考的空间。
- 春:象征生命、希望与美好。
- 草木:代表自然与生命的脆弱。
- 酒:象征欢聚与生活的乐趣。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描绘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与思考,充满了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几家风暖消馀劫”的意思是: A. 家庭团聚的温暖
B. 几家人家感受到春天的温暖
C. 家庭的悲剧
答案:B -
“伤草木”中“伤”字主要表达了: A. 伤心
B. 伤害
C. 伤口
答案:A -
诗人“又恐无端动远愁”中提到的“远愁”指的是: A. 对未来的担忧
B. 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C. 对陌生环境的恐惧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 《登高》 - 杜甫
诗词对比:
《春江花月夜》同样描绘春天的美景与诗人内心的情感。两首诗都反映了对春天的珍视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但《鹧鸪天》更侧重于孤独与思乡,情感更加细腻。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现代诗词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