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时间: 2025-01-08 19:01:21

细语檐禽破晓霏,竹声凉翠梦先知。

酒醒一枕红兰泪,染取蛮笺剩写诗。

幽事浅,世情稀。

閒花飞尽见高枝。

一春雨横风狂过,绿遍池塘无是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细语檐禽破晓霏,竹声凉翠梦先知。
酒醒一枕红兰泪,染取蛮笺剩写诗。
幽事浅,世情稀。閒花飞尽见高枝。
一春雨横风狂过,绿遍池塘无是非。

白话文翻译:

清晨,屋檐下的鸟儿轻声呢喃,仿佛在唤醒这朦胧的晨雾;竹林中的凉风送来梦中的消息。酒醒之后,泪水沾湿了我的枕头,情感化作字句,仍在纸上书写诗篇。幽静的事情变得浅薄,世俗的情感变得稀少。闲散的花儿已经凋零,只能看到高高的树枝。一场春雨带着狂风横扫而过,池塘的绿意蔓延,无所谓是非。

注释:

  • 细语:轻声细语,指鸟鸣声。
  • :屋檐,指房屋的边缘部分。
  • :细雨或雾气。
  • 凉翠:形容竹子的清凉与翠绿。
  • 红兰泪:红色的兰花,泪水指情感的流露。
  • 蛮笺:一种纸张,常用于书写诗词。
  • 幽事:指隐秘的事情。
  • 世情:世俗之情,常指人情世故。
  • 高枝:树的高处,象征高远或遥不可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古代典故,但通过描绘清晨的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情感以及自然的独特理解,并暗含对世俗纷扰的淡漠。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郑文焯(1640-1710),字子华,号青云,清代诗人,尤以词作闻名。他的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常表达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美。
创作背景:诗作产生于清代中期,社会环境相对安定,但个人的情感与社会的疏离感在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反映了诗人对身世的感慨与对自然的向往。

诗歌鉴赏:

《鹧鸪天》通过描绘清晨的自然景象与个人的情感,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显忧伤的氛围。起首两句“细语檐禽破晓霏,竹声凉翠梦先知”,呈现出一种晨曦中的静谧景象,鸟鸣与竹声交融,仿佛在述说着一个个梦的故事。而“酒醒一枕红兰泪,染取蛮笺剩写诗”则转入个人情感的抒发,酒醒之后的泪水象征着内心的孤寂与无奈,尽管如此,诗人依然选择用诗歌记录这些情感。后半部分的“幽事浅,世情稀”,则表达了对世俗情感的淡漠与对幽静事物的向往。最后两句描绘了一场春雨后池塘的景象,虽绿意盎然,却没有是非之争,暗示着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整首诗在意象上交织出自然与情感的联系,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独特的审美情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细语檐禽破晓霏:清晨,屋檐下的鸟儿轻声鸣叫,打破了晨雾的宁静。
    2. 竹声凉翠梦先知:竹林的凉风好似在传递梦中的消息。
    3. 酒醒一枕红兰泪:酒醒后,泪水沾湿了我的枕头,流露出内心的情感。
    4. 染取蛮笺剩写诗:用泪水染湿的纸张,仍在继续书写诗篇。
    5. 幽事浅,世情稀:隐秘的事情变得浅薄,世俗感情变得稀少。
    6. 閒花飞尽见高枝:闲散的花儿已凋零,只剩高高的树枝可见。
    7. 一春雨横风狂过:一场春雨伴着狂风横扫而过。
    8. 绿遍池塘无是非:池塘的绿意蔓延,无所谓是非争执。
  • 修辞手法

    • 拟人:鸟儿的鸣叫及竹声的传递给人以情感的寄托。
    • 对仗:如“幽事浅,世情稀”,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 象征:红兰泪象征着情感的流露,而高枝则寓意着理想与追求的远大。
  •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表现出一种对世俗纷争的淡漠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意象分析:

  • 檐禽:象征生活的细腻与自然的和谐。
  • 竹声:代表清幽与内心的宁静。
  • 红兰泪:象征情感的深度与脆弱。
  • 高枝:寓意理想与追求的高远。
  • 春雨:象征着生命的滋润与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细语檐禽”指的是: A. 鸟的叫声
    B. 人的说话
    C. 风的声音

  2. “红兰泪”象征着: A. 快乐
    B. 愁苦
    C. 幸福

  3. 本诗的主题是: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世俗的追求
    C. 对个人情感的思考

答案

  1. A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郑文焯的《鹧鸪天》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均描绘了自然与情感的交织,前者更侧重于内心的孤寂与思考,而后者则流露出对过往的怀念与伤感,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郑文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