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州南潭陪陆中丞公宴》
时间: 2025-01-19 21:24: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汝州南潭陪陆中丞公宴
作者:孟郊
一雨百泉涨,南潭夜来深。
分明碧沙底,写出青天心。
远客洞庭至,因兹涤烦襟。
既登飞云舫,愿奏清风琴。
高岸立旗戟,潜蛟失浮沉。
威棱护斯浸,魍魉逃所侵。
山态变初霁,水声流新音。
耳目极眺听,潺湲与嶔岑。
谁言柳太守,空有白蘋吟。
白话文翻译
一场雨使百泉涌涨,南潭在夜间变得更加深邃。
清晰可见的碧沙底,映照出如青天般的心境。
远方的客人从洞庭湖而来,借此机会洗涤烦恼的心情。
我已登上飞云船,愿意奏响清风琴曲。
高岸上竖立着旗帜和戟,潜伏的蛟龙失去了浮沉的踪迹。
威严的棱角保护着这一片浸润,魍魉也逃避了侵扰。
山的轮廓在初霁时变得鲜明,水声流淌出新的音韵。
耳目所能及的远眺与聆听,潺潺流水与峻峭山峰相伴。
谁说柳太守只是空有白蘋的吟唱?
注释
- 百泉:指众多的泉水,象征水源丰富。
- 南潭:指南潭水域,流淌清澈,深邃如夜。
- 碧沙:清澈的沙底,象征内心的清澈与明亮。
- 涤烦襟:洗涤烦恼,表明心境的豁达。
- 飞云舫:指轻盈的船只,象征自由和遨游。
- 魍魉:古代神话中的妖怪,象征邪恶的事物。
- 嶔岑:高耸险峻的山峰,象征壮丽的自然景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孟郊(751年-814年),唐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而闻名。他的诗歌通常表达个人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风格多变,既有豪放也有细腻。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孟郊晚年,正值他在政治上失意之时,心境愈加沉郁。诗中描绘的宴席场景不仅是对友人的敬重,也是他借景抒怀,表达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美的向往。
诗歌鉴赏
《汝州南潭陪陆中丞公宴》通过描绘南潭的美丽景色,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际交往的珍视。诗的开头“一雨百泉涨”,通过简单的自然现象引入,营造出一种清新而生动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分明碧沙底,写出青天心”的描写,表明了自己的心境如同澄澈的水底,反映出内心的宁静与清澈。
在后面的诗句中,诗人提到“远客洞庭至,因兹涤烦襟”,不仅表明了他与友人共聚的快乐,也暗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随着诗篇的展开,诗人更是通过“既登飞云舫,愿奏清风琴”表现出一种渴望自由的心境,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在描写中运用了丰富的自然意象,既有山水之美,也有音乐之韵,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深情。最后一句“谁言柳太守,空有白蘋吟”,则暗示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超然态度,强调了在自然和友谊中所获得的真正乐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一雨百泉涨:雨水使得泉水涌涨,表现自然的生机。
- 南潭夜来深:夜幕降临,潭水显得更加深邃,暗示内心的深沉。
- 分明碧沙底:清晰可见的沙底,象征心灵的清澈。
- 写出青天心:水清映照出心境的宁静与明亮。
- 远客洞庭至:远道而来的客人,指代陆中丞,表达友谊的珍贵。
- 因兹涤烦襟:借此机会洗净心中烦恼。
- 既登飞云舫:登上轻盈的船只,寓意自由轻松的心情。
- 愿奏清风琴:渴望弹奏琴曲,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高岸立旗戟:高岸上竖立的旗帜,象征气势与威严。
- 潜蛟失浮沉:隐秘的蛟龙失去了浮沉,暗示邪恶事物的消失。
- 威棱护斯浸:棱角分明的山峰保护着这一片水域。
- 魍魉逃所侵:妖邪之物逃避侵扰,象征自然的纯净。
- 山态变初霁:山的轮廓在雨后显现,象征新的开始。
- 水声流新音:水声流淌,传递出新的韵律。
- 耳目极眺听:竖耳倾听,感受自然的声音。
- 潺湲与嶔岑:流水声与高山声相伴,形成和谐的自然音。
- 谁言柳太守,空有白蘋吟:反问柳太守是否只会吟唱白蘋,强调内涵与实质。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愿奏清风琴”,将琴声与清风相联系,表现诗人的心境。
- 对仗:如“耳目极眺听”,增添了诗歌的音韵美。
- 拟人:如“魍魉逃所侵”,赋予妖怪以逃避的行为,增强了情感色彩。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同时也反映了他超然于世俗名利之上的境界。通过对南潭美景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内心的宁静与乐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雨:象征生命与生机,带来清新与希望。
- 潭:象征深邃的内心世界,承载着诗人的情感。
- 沙:象征纯洁与清澈,反映内心的明亮。
- 云舫:象征自由与悠然,表达诗人的向往。
- 蛟龙:象征潜在的邪恶,暗示对自然的保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南潭”象征什么? A. 深邃的内心
B. 喧闹的城市
C. 忙碌的生活
D. 远方的梦境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远客”指的是____。
-
判断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名利的追求。(对/错)
答案
- A
- 陆中丞
- 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的经典之作,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 《望岳》:杜甫的作品,表现了对自然的崇敬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孟郊 vs. 李白:孟郊的诗歌更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而李白则更偏向于豪放与壮丽的描绘,二者在风格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孟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