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民国肇造填满江红志感》
时间: 2025-01-04 07:37:1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皎皎昆嵛,山顶月有人长啸。
看囊底宝刀如雪,恩仇多少双手裂开鼷鼠胆,寸金铸出民权脑。
算此生不负是男儿,头颅好。
荆轲墓,咸阳道聂政死,尸骸暴。
尽大江东去余情还绕。
魂魄化成精卫鸟,血华溅作红心草。
看从今一担好山河,英雄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雄壮的自然景象和英雄豪情,开头描绘了昆嵛山上明亮的月光下,有人长声呼啸。接着提到宝刀如雪般的锋利,表达了仇恨与恩情交织,许多双手都曾为了民权而战斗,铸造出理想的思想。诗人认为这一生无愧于男儿本色,勇敢面对生死。提到荆轲和聂政的历史,象征着历史上为国捐躯的英雄们。尽管历史的悲情如大江东去,但诗人的情感仍旧萦绕心头。最后,诗人以精卫鸟和红心草象征着不屈的精神,表示将继续为美好的山河而努力。
注释
- 皎皎:形容月光明亮清晰。
- 昆嵛:指昆嵛山,山名。
- 长啸:长声呼啸,表达豪情。
- 宝刀如雪:比喻刀锋锐利,象征英勇。
- 寸金铸出民权脑:意指用珍贵的金钱铸造出追求民权的思想。
- 荆轲墓:荆轲,历史上著名的刺客,代表忠义。
- 精卫鸟:传说中精卫鸟为了填海而不停衔土,象征不屈不挠的精神。
- 红心草:象征着热血和英雄的牺牲精神。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弘一(1880-1942),原名李叔同,字惟觉,号弘一,民国时期著名的艺术家、书法家和僧人。曾经是清华大学的教授,后出家为僧,致力于佛教事业。他的诗歌作品通常蕴含丰富的历史感和强烈的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满江红》是弘一在民国时期创作的一首抒怀诗,反映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英雄精神的赞美。此时的中国正经历动荡,社会矛盾激化,诗人通过历史典故和个人情感表达了对家国的深厚情怀和对英雄的崇敬。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雄浑的气势和丰富的历史典故,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英雄的思考。开篇描绘了自然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昆嵛山,渲染出一种苍凉而又宏伟的氛围。诗人通过“宝刀如雪”的比喻,表达了对战斗精神的极大赞美,暗示着无论是恩怨情仇,最终都要为了民权而奋斗。
荆轲与聂政的提及,不仅是对历史英雄的缅怀,更是对当今社会英雄精神的呼唤。诗人在这里不仅是回顾历史,也在为未来的奋斗发声。大江东去的意象,表现了历史的无情,但诗人却不愿沉浸于悲伤之中,反而选择将自己的魂魄化为精卫鸟,象征着不屈不挠的决心。这种精神正是现代人所需要的,面对困境不屈服,而是继续为理想而奋斗。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语言凝练而有力,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历史感和对未来的希望,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历史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皎皎昆嵛:描绘明亮的月光,设定诗的背景。
- 山顶月有人长啸:表现诗人豪情壮志,渴望呼喊。
- 看囊底宝刀如雪:象征英雄气概,勇敢而无畏。
- 恩仇多少双手裂开鼷鼠胆:揭示复杂的人际关系与斗争。
- 寸金铸出民权脑:强调思想的重要性,民权需付出代价。
- 算此生不负是男儿,头颅好:表现诗人对自身价值的肯定。
- 荆轲墓,咸阳道聂政死,尸骸暴:历史的悲壮,英雄的牺牲。
- 尽大江东去余情还绕:对过去的怀念与不舍。
- 魂魄化成精卫鸟:展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
- 血华溅作红心草:象征着热血和牺牲精神。
- 看从今一担好山河,英雄造:表达对未来的希望与责任。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宝刀如雪”,使意象生动。
- 拟人:魂魄化成精卫鸟,赋予自然以情感。
- 对仗:如“荆轲墓,咸阳道”,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历史典故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了对英雄精神的崇敬与对国家命运的关注,激励人们要勇于担当,追求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月亮:象征清明与高远,映射诗人的理想。
- 宝刀:代表英勇与战斗精神。
- 精卫鸟:象征不屈的意志。
- 红心草:象征牺牲与热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宝刀如雪”象征什么?
- A. 财富
- B. 英勇
- C. 恩情
-
“魂魄化成精卫鸟”表明了什么精神?
- A. 退缩
- B. 不屈不挠
- C. 忘记过去
-
诗人提到的历史人物荆轲和聂政象征着?
- A. 奢华
- B. 忠义
- C. 胆怯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同样充满豪情壮志。
- 《长恨歌》:表现了历史与情感的交织。
诗词对比
- 《满江红》与《登高》:两者都表现了对历史的思考,但前者更强调英雄精神,后者则更侧重个人情感与自然的结合。
参考资料
- 《弘一大师诗文集》
- 《近现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