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夏夕》
时间: 2025-01-21 09:56:41意思解释
满江红•夏夕
作者: 沈谦 〔明代〕
原文展示:
翠幕香寒,推枕起昼栏重凭。镇一片花昏柳暗,夜深人静。几阵凉风吹过雨,黑云捧出黄金饼。笑从前长道此身孤,俄添影。何处笛,声悲横。乌鹊噪,明河净。见双鬟低说,今宵差冷。玉貌云衣都化土,非心所爱无心应。便杯儿斟满不沾唇,常推病。
白话文翻译:
在翠绿色的帷幕下,空气中透着一丝寒意,我推开枕头,倚着窗栏,静静地欣赏这白昼的景色。夜深人静,花朵在昏暗的柳树下显得愈发凄凉。几阵凉风带着雨丝吹过,黑云中露出了一轮金色的明月。回想往昔,总觉得自己孤独,然而此刻却又添了些许影子。哪里传来笛声,悲伤得令人难受。乌鹊在鸣叫,清澈的明河显得格外宁静。看到那双鬟发低声细语,今夜似乎比往常更加寒冷。那美丽的容颜和华丽的衣裳都化为尘土,心中所爱之人无心回应。便一杯酒斟满,却不愿沾唇,常常借病推托。
注释:
- 翠幕: 形容绿色的帷幕,指夏季时的景象。
- 香寒: 指空气中带有香气的凉意。
- 推枕: 指推开枕头,起身的动作。
- 镇: 形容安静、宁静。
- 黄金饼: 指金色的明月,象征美好。
- 双鬟: 指女性的发饰,常见于古代女子。
- 玉貌云衣: 形容女子的美貌与衣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谦,明代诗人,作品以情感细腻、意象丰富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及个人情感,常通过细腻的观察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思索。
创作背景:
《满江红•夏夕》创作于一个宁静的夏夜,诗人感受到夜色的寒意与孤独,借景抒怀,表达对过往的追忆与对爱情的失落之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夏日的夜晚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的孤独与思考。开头几句通过“翠幕香寒”将读者带入一个幽静的环境,营造出一种清凉的氛围。进入夜深人静的境地,诗人感受到凉风拂过的孤独与思念。接着“黑云捧出黄金饼”形象而生动地描绘了明月的出现,象征着希望与美好,但随即又转为对往昔孤独的回忆,展现出一种复杂的情感。
诗中“何处笛,声悲横”一句,笛声的悲凉与夜的静谧形成鲜明对比,仿佛在诉说着深藏的哀愁。接着提到的“玉貌云衣都化土”,则表达出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无奈,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结尾处,诗人虽斟满酒杯,却因心中苦闷而不愿饮用,显示出一种无奈与自我放逐。
整首诗在意象上丰富多彩,情感深邃,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对美好事物的追忆,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翠幕香寒:描绘夏日的夜晚凉意袭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而静谧的氛围。
- 推枕起昼栏重凭:表示诗人起身倚窗,沉浸在白天的美景中。
- 镇一片花昏柳暗,夜深人静:夜深时分,花和柳显得更加迷离,突显孤独感。
- 几阵凉风吹过雨,黑云捧出黄金饼:凉风吹动雨丝,金色明月在黑云中显现,象征着希望。
- 笑从前长道此身孤,俄添影:回忆往昔,感叹自己孤独的身影。
- 何处笛,声悲横:笛声传来,伤感的旋律打破了宁静。
- 乌鹊噪,明河净:乌鹊叫声与明河的宁静形成对比,表现了内心的纷乱。
- 见双鬟低说,今宵差冷:看到发髻低垂的女子,感到今夜的寒冷。
- 玉貌云衣都化土:美丽的容颜与华丽的衣裳最终都归于尘土,象征着无常与失去。
- 非心所爱无心应:所爱之人无心回应,表达了深切的孤独感。
- 便杯儿斟满不沾唇,常推病:虽然酒满杯,却因心情低落而不愿饮用,形象地表现了内心的苦闷。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明月比作黄金饼,营造出美丽的意象。
- 拟人:笛声被赋予了悲伤的情感,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如“玉貌云衣都化土”,工整而富有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夏夜景色的描绘,结合内心孤独的感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爱情失落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分析:
- 翠幕: 绿色的帷幕象征着生命与希望。
- 黄金饼: 明月象征着理想与美好。
- 玉貌云衣: 代表美丽与青春,暗示生命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翠幕香寒”中的“翠幕”指什么?
- A. 绿色的帷幕
- B. 蓝色的天空
- C. 紫色的花朵
-
“黑云捧出黄金饼”中的“黄金饼”比喻什么?
- A. 明月
- B. 夕阳
- C. 星星
-
诗中提到的“玉貌云衣”表示什么?
- A. 美丽的女子
- B. 一朵花
- C. 一条河流
答案: 1. A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 沈谦与李清照:两位诗人都表达了对孤独与美好事物的追忆,沈谦的诗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而李清照则通过个人情感的细腻表达,展现出女性的柔情与坚韧。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