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方公桃节笋班中,问学心旌日夜东。
时序催人烟水远,临流愿借一帆风。
白话文翻译:
在方公的桃节里,竹笋在班级中茂盛生长,
我想问学问的心情,像那日夜东升的旌旗一样。
时光催促着人,烟波水远,
我在岸边期望借一帆风,顺流而下。
注释:
- 方公: 指的是方士或方术的先生,这里可能指代某位有名的学者或老师。
- 桃节: 表示桃花盛开的时节,象征着春天和新生。
- 笋班: 竹笋生长茂盛的班级,暗喻生机勃勃的学习环境。
- 问学: 询问学习,表示对知识的渴求。
- 心旌: 旌旗在风中飘扬,这里比喻心中的激荡与渴望。
- 时序: 时间的流逝。
- 烟水远: 形容远方的水面被烟雾笼罩,意指思念的遥远。
- 临流: 在河边。
- 一帆风: 求助于风帆,象征借助外力前行。
典故解析:
- 桃花源: 此诗提到的桃节,可能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有关,象征着理想的隐逸生活。
- 借风: 借风行舟的意象,体现了追求理想和目标时希望能有外力助推的心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阳枋,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思考,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春天,正是万物复苏的时节,体现了作者对学习的热情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惊雷聚雨》是一首抒发内心渴望与追求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桃花盛开的春季场景,表现了作者在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渴望与追求。开头两句,作者以“方公桃节笋班中”引入,既点明了时节,又通过竹笋的生长象征了知识的茁壮成长,暗示了学习的生机与活力。接着,用“问学心旌日夜东”表达了对学习的热爱,心中如同旌旗般在日夜中激荡,渴望追求更高的目标。
后两句则转向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思考,“时序催人烟水远”表现了时光如白驹过隙,令人感到惆怅与无奈;而“临流愿借一帆风”则是对未来的期望,渴望能借助风势顺流而行,象征着对理想的追求。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学习的执着与热爱,又有对人生方向的思考,展现了作者深邃的哲理思考与人生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方公桃节笋班中: 在春天的桃花盛开时,竹笋茁壮成长,暗示着生机与希望。
- 问学心旌日夜东: 表达了对学习的渴望,心中激荡不已,象征着不懈的追求。
- 时序催人烟水远: 时间的流逝催促着人们,感受到生活的遥远与艰辛。
- 临流愿借一帆风: 期望在河边借助风力,象征着对未来的期待与希望。
修辞手法:
- 比喻: “心旌”比喻心中的渴望与追求。
- 对仗: 诗中各句的结构相对称,增强了节奏感。
- 意象: 竹笋、桃花、风帆等意象增强了诗的生动性与象征意义。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学习的热爱与人生理想的追求,反映了在时间流逝中对未来的期待与不懈的努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桃节: 象征着春天与希望。
- 笋: 象征着知识与成长。
- 旌: 象征着心中的理想与追求。
- 烟水: 代表着人生的遥远与思念。
- 风: 象征着外力的帮助与理想的实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方公”指的是: A. 一位著名的学者
B. 一位商人
C. 一位画家
D. 一位农民 -
“心旌日夜东”中“心旌”比喻了什么? A. 心情的起伏
B. 对知识的渴望
C. 追求爱情
D. 对财富的追求 -
“临流愿借一帆风”表达了作者的什么心情?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过去的怀念
D. 对友谊的渴望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庐山谣》: 都表现了对自然与理想的追求,但李白更多地强调了对自然的豪放态度,而阳枋则更侧重于对学习与知识的渴望。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古诗文观止》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