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潇雨 芦花》
时间: 2025-01-01 12:55:0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蓦西风吹白少年头。江边又惊秋。正鸥汀风紧,雁桥水涨,蟹屿云浮。几日篷窗拥醉,典尽鹔鹴裘。每到黄昏后,便忆衾裯。千古吹箫倦侣,叹瓶中飘泊,一舸沈浮。怕客魂摇醒,晴雪满孤舟。入丹青寒沙急雁,趁几枝粉笔画风流。却疑是暮春三月,飞絮成球。
白话文翻译:
西风突然吹过,白发的少年再次感受到秋天的到来。江边的景象令人惊异,正值鸥鸟飞翔,风势紧凑,雁桥水位上涨,蟹屿在云间浮动。几日的醉意在篷窗之中缭绕,典藏的鹔鹴裘已尽。每当黄昏降临,总会回忆起温暖的被褥。千古以来的吹箫乐曲让人倦怠,感叹着瓶中漂泊的情感,独自一船在水面上沉浮。害怕客人的灵魂被惊醒,晴天的雪花飘落在孤舟上。画师在寒沙中赶上急行的雁,趁着几枝粉笔勾勒出风流的景象。却仿佛又回到了暮春三月,飞絮像球一样飘荡。
注释:
- 蓦:突然、意外。
- 鹔鹴:一种鸟类,此处指代轻便的衣物。
- 衾裯:被褥、床具。
- 丹青:指绘画,特别是中国传统绘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宪融(1879年-1915年),字子贞,号秋水,近代诗人,生于江苏。他的作品融合了古典与现代的元素,常常表达对人生、自然的独特感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顾宪融的晚期,正值人生多感之际,诗中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往昔的追忆。
诗歌鉴赏:
《潇潇雨 芦花》是一首充满浓厚秋意的诗作,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秋天的景色与诗人内心深处的思绪。首句“蓦西风吹白少年头”便引出了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无常,西风的吹拂不仅是自然现象,更是对生命流逝的隐喻。随着诗句的展开,江边的种种景象如鸥鸟、雁桥、蟹屿交织成一幅秋日的画卷,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
诗人通过对黄昏的描绘,表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尤其是与伴侣的相处时光。那种对“衾裯”的怀念,既是对温暖生活的向往,也是对孤独的无奈。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对漂泊的感叹更显深沉,似乎在暗示着对人生无常的哲思。最后,诗人用“飞絮成球”这一意象,象征着时间的匆匆与生命的轮回,令人深思。
整首诗不仅在景物描写上色彩斑斓,更在情感表达上层次分明,展现了顾宪融深邃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蓦西风吹白少年头:突如其来的西风吹拂着白发的少年,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江边又惊秋:在江边,秋天的气息让人惊觉。
- 正鸥汀风紧,雁桥水涨,蟹屿云浮: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象,表现出一种风起水涌的动感。
- 几日篷窗拥醉,典尽鹔鹴裘:表达了几日的醉意,象征着对往昔的迷恋与怀念。
- 每到黄昏后,便忆衾裯:黄昏时分,诗人常常想起温暖的被褥,流露出一种思乡之情。
- 千古吹箫倦侣,叹瓶中飘泊:感叹古往今来的感情,表达了孤独与漂泊的心情。
- 怕客魂摇醒,晴雪满孤舟:害怕梦中的快乐被打破,孤舟上飘落的雪花更显孤独。
- 入丹青寒沙急雁,趁几枝粉笔画风流:描绘画师捕捉飞雁的场景,象征着把握瞬间的意愿。
- 却疑是暮春三月,飞絮成球:最后用飞絮的意象,回归到对春天的怀念,展现时间的流转。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千古吹箫倦侣”用乐器比喻情感的无奈。
- 拟人:如“怕客魂摇醒”使抽象情感具象化,增强了情感的传达。
- 对仗:如“晴雪满孤舟”,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交织,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往昔生活的怀念,深刻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孤独的感悟。
意象分析:
- 西风:象征时间的流逝与变化。
- 秋:代表成熟与思索,常常与人生哲学联系在一起。
- 黄昏:象征人生的晚期,充满怀旧与反思。
- 飞絮:象征年轻、美好时光的短暂与易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蓦”字的意思是: A. 一直 B. 突然 C. 慢慢
-
诗中提到的“衾裯”指的是: A. 衣服 B. 被褥 C. 食物
-
诗中“飞絮成球”是用来形容: A. 春天的景象 B. 秋天的寒冷 C. 时间的流逝
答案:
- B. 突然
- B. 被褥
- A. 春天的景象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水调歌头》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 顾宪融vs. 李清照:两位诗人均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与人生感慨的思考,但顾宪融更偏向描绘自然景象,李清照则更多地流露对情感的细腻刻画。
参考资料:
- 《中国现代诗歌史》
- 《顾宪融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