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潇雨》

时间: 2025-01-01 13:46:28

疏衾扶薄病,问宵来、何事做凄清。

恁帘前点滴,庭槐砌竹,絮尽更更。

带入还家短梦,枕畔尚分明。

争傍羁人耳,分外多情。

为想乡居此际,纵闲穿屋漏,也得同听。

更银河络角,凉讯到瑶京。

几时山橹归。

筑就瓜区,临水结柴荆。

西窗烛砌柈菱芡,领略秋声。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疏衾扶薄病,问宵来何事做凄清。
恁帘前点滴,庭槐砌竹,絮尽更更。
带入还家短梦,枕畔尚分明。
争傍羁人耳,分外多情。
为想乡居此际,纵闲穿屋漏,也得同听。
更银河络角,凉讯到瑶京。
几时山橹归,筑就瓜区,临水结柴荆。
西窗烛砌柈菱芡,领略秋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秋雨绵绵的夜晚,因病卧床而产生的思乡情感。诗人用“疏衾”来形容被子单薄,暗示自己身体虚弱,询问昨夜的事情为何如此凄清。窗外雨滴打在帘子上,庭院中的槐树和竹子在雨中摇曳,雨水似乎无尽,无尽的思绪也随之涌来。梦中回到家乡,枕边的记忆仍然清晰。诗人感叹离乡之苦,思念家乡的人情景象。即使在这寂寥的夜晚,依然能听到雨声,仿佛与家乡的声音相连。诗的最后,诗人展望着银河,期待着能够早日归故里,感受那熟悉的乡村生活。

注释

  • 疏衾:形容被褥单薄,给人寒冷感。
  • 薄病:指身体虚弱,有病在身。
  • 凄清:形容环境或情景的清冷和悲凉。
  • 恁帘前:在那帘子前。
  • 更更:形容雨声的细腻和不断。
  • 羁人:指离乡在外的人。
  • 凉讯:凉意的消息,指秋天的感觉。
  • 瑶京:指的是美丽的城市,这里可能隐喻着家乡的美好。
  • 山橹:指回家的船只。
  • 瓜区:指家乡的土地或家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慈铭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意象而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蕴含着浓厚的乡愁和对自然的观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生活困扰之时。诗人在病中思乡,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雨夜的孤寂与思念,反映出他对故乡的深情向往。

诗歌鉴赏

《潇潇雨》是一首充满细腻情感的诗,诗人通过描绘秋雨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因病而生的孤独及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开头两句“疏衾扶薄病,问宵来何事做凄清”,不仅展示了诗人身体的虚弱,也隐含了他精神上的孤寂。雨声滴落于窗帘,渗透了整个庭院,给人以无穷的思索。诗人用“更更”形容雨声的细腻,似乎在告诉读者,这种细雨如同他无尽的思绪。

在后面的句子中,诗人梦回故乡,心中仍有清晰的记忆,表现出他对家乡的深厚情感。“争傍羁人耳,分外多情”,这一句突显了他身为羁旅者的感伤,更加增添了对故乡的渴望。结尾部分,诗人展望未来的归乡之路,期待着早日重回故里,感受那熟悉的乡村生活。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雨的意境,同时蕴含了诗人对生命、对故乡深切的思考与感悟,展现了清代诗人特有的情感深邃与自然的和谐。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疏衾扶薄病:表明诗人正因病而感到寒冷,象征着身体和心灵的双重虚弱。
  2. 问宵来何事做凄清:诗人疑惑昨夜为何如此凄凉,暗示内心的孤独感。
  3. 恁帘前点滴:描绘窗外细雨,声声入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悲凉的氛围。
  4. 庭槐砌竹,絮尽更更:雨水打在庭院里的槐树和竹子上,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秋雨的绵绵。
  5. 带入还家短梦:梦中回到家乡,表达对故乡的向往。
  6. 枕畔尚分明:梦中的记忆依然清晰,进一步强调思乡之情。
  7. 争傍羁人耳:离乡在外,诗人感受到更深的孤独。
  8. 为想乡居此际:在这样的时刻,诗人更加强烈地思念家乡。
  9. 纵闲穿屋漏:即使是在家中也能听到雨声,暗示着无处不在的思乡之情。
  10. 更银河络角:展望未来,诗人向往着归乡的日子。
  11. 几时山橹归:渴望早日回到家乡。
  12. 筑就瓜区,临水结柴荆:描绘理想中的家乡生活。
  13. 西窗烛砌柈菱芡:西窗下的烛光与秋声的结合,展现出人间的宁静与安然。

修辞手法

  • 比喻:诗人将细雨比作思乡的情绪,增强了诗的情感色彩。
  • 拟人:雨声被赋予情感,仿佛在与诗人对话。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思乡情感展开,表现了人在异乡的孤独与对家乡的深切怀念。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抒发,诗人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雨:象征悲伤与思念,增强了诗的情感基调。
  • 庭槐砌竹:喻示自然之美与生命的脆弱,表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 枕畔:代表着亲近的记忆,传递出思乡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疏衾”指的是什么? A. 被褥厚重
    B. 被褥单薄
    C. 被褥颜色
    D. 被褥的材质

  2. 诗人通过什么来表达思乡之情? A. 描述梦境
    B. 描述自然景象
    C. 描述历史典故
    D. 描述他人的故事

  3. “争傍羁人耳”中“羁人”指的是什么? A. 本地人
    B. 离乡人
    C. 游客
    D. 学者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杜甫《月夜忆舍弟》
  2.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同样以思乡为主题,但表现出更为浓烈的亲情;而李慈铭则更多地融入了自然景象与个人感受。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以草的生命轮回象征人生,情感上更为积极;李慈铭则以细雨渲染出一份淡淡的哀愁。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李慈铭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理解》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

相关诗句

疏衾扶薄病,问宵来、何事做凄清。下一句是什么

恁帘前点滴,庭槐砌竹,絮尽更更。上一句是什么

恁帘前点滴,庭槐砌竹,絮尽更更。下一句是什么

带入还家短梦,枕畔尚分明。上一句是什么

带入还家短梦,枕畔尚分明。下一句是什么

争傍羁人耳,分外多情。上一句是什么

争傍羁人耳,分外多情。下一句是什么

为想乡居此际,纵闲穿屋漏,也得同听。上一句是什么

为想乡居此际,纵闲穿屋漏,也得同听。下一句是什么

更银河络角,凉讯到瑶京。上一句是什么

更银河络角,凉讯到瑶京。下一句是什么

几时山橹归。上一句是什么

几时山橹归。下一句是什么

筑就瓜区,临水结柴荆。上一句是什么

筑就瓜区,临水结柴荆。下一句是什么

西窗烛砌柈菱芡,领略秋声。上一句是什么

疏衾扶薄病,下一句是什么

问宵来、何事做凄清。上一句是什么

问宵来、何事做凄清。下一句是什么

恁帘前点滴,上一句是什么

恁帘前点滴,下一句是什么

庭槐砌竹,上一句是什么

庭槐砌竹,下一句是什么

絮尽更更。上一句是什么

絮尽更更。下一句是什么

带入还家短梦,上一句是什么

带入还家短梦,下一句是什么

枕畔尚分明。上一句是什么

枕畔尚分明。下一句是什么

争傍羁人耳,上一句是什么

争傍羁人耳,下一句是什么

分外多情。上一句是什么

分外多情。下一句是什么

为想乡居此际,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