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寄怀田梦鹤兵宪》

时间: 2025-01-19 14:03:37

别后几重阳,停云渺帝乡。

登高同节序,垂老各行藏。

夕鸟安庭树,秋光照野塘。

何时问幽寂,岁杪正冰霜。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别后几重阳,停云渺帝乡。
登高同节序,垂老各行藏。
夕鸟安庭树,秋光照野塘。
何时问幽寂,岁杪正冰霜。

白话文翻译:

分别后又过了几次重阳节,停留的云彩渺渺如同帝王的故乡。
登高的时候同庆节序,年老时各自隐匿。
傍晚的鸟儿安栖在庭院的树上,秋天的阳光照耀着田野的塘水。
何时才能询问那幽静之处,岁末时节正值冰霜。

注释:

  • 重阳:指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象征长寿。
  • 停云:指停留的云彩,形容遥远而渺茫。
  • 帝乡:指天上或神话中皇帝的故乡,带有理想化的色彩。
  • 行藏:指隐匿或隐藏的地方。
  • 夕鸟:傍晚归巢的鸟,象征安宁。
  • 幽寂:指幽静而寂寞的地方。
  • 岁杪:指年末。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谢榛(约1480年-约1549年),字宗彭,号白华,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闻名。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物与人生感悟,风格典雅。
  • 创作背景:此诗可能创作于重阳节前后,表达了作者对故人的思念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歌鉴赏:

此诗在情感上,蕴含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时光流逝的感伤。开篇以“别后几重阳”引出时间的流逝,重阳节作为团聚的日子,因分别而显得更加沉重。接着,诗人通过“停云渺帝乡”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向往与渺茫感受,显得情绪更加浓烈。中间部分“登高同节序”,既有节日的欢愉,又昭示着个人的孤独与无奈。随着夕鸟归巢和秋光映照,诗人将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景象融合,展现出一种宁静的美。最后以“何时问幽寂,岁杪正冰霜”收尾,既是对未来的渴望,又是对现状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别后几重阳”:自从分别以来,已经经历了好几个重阳节,时间的流逝令人感慨。
    2. “停云渺帝乡”:停留的云彩遥远如同帝王的故乡,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无尽的渺远感。
    3. “登高同节序”:重阳节时登高游玩,象征着节日的欢庆,但此刻却感到孤独。
    4. “垂老各行藏”:年岁已高,各自隐匿,感受到人生的无常和孤独。
    5. “夕鸟安庭树”:傍晚的鸟儿在庭树上栖息,象征宁静与安定。
    6. “秋光照野塘”:秋日的阳光照耀着田野,展现自然的美。
    7. “何时问幽寂”:何时能够探寻那幽静之地,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思索。
    8. “岁杪正冰霜”:年末时节,冰霜覆盖,象征着寒冷与生命的凋零。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停云”比作遥远的故乡,增强了诗的情感表现。
    • 对仗:如“登高同节序,垂老各行藏”,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夕鸟安庭树,赋予鸟儿以安宁的情感。
  • 主题思想:本诗通过对重阳节的回忆与对时光流逝的反思,表达了对故乡和亲友的思念,映射出人生的孤独与无常。

意象分析:

  • 重阳:团聚、思念、长寿的象征。
  • :渺远、思乡的情感。
  • 夕鸟:安宁与归属感。
  • 秋光:自然美与生命的短暂。
  • 冰霜:生命的凋零与岁月的严酷。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别后几重阳”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喜悦
    B. 思念
    C. 愤怒

  2. “夕鸟安庭树”中的“夕鸟”象征什么? A. 归属
    B. 离别
    C. 新生

  3. 诗中的“岁杪正冰霜”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寒冷的天气
    B. 生命的无常
    C. 未来的希望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谢榛《九日寄怀田梦鹤兵宪》王维《山居秋暝》
    • 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谢榛更侧重于对故人的思念与时光流逝的感叹,而王维则突出在山水之间的宁静与生活的淡泊。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谢榛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