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凤楼晚望 六年八月十日作。》

时间: 2025-01-04 12:56:37

晴阳晚照湿烟销,五凤楼高天泬寥。

野绿全经朝雨洗,林红半被暮云烧。

龙门翠黛眉相对,伊水黄金线一条。

自入秋来风景好,就中最好是今朝。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五凤楼晚望

晴阳晚照湿烟销,
五凤楼高天泬寥。
野绿全经朝雨洗,
林红半被暮云烧。
龙门翠黛眉相对,
伊水黄金线一条。
自入秋来风景好,
就中最好是今朝。

白话文翻译:

在晴朗的阳光下,晚霞照耀着湿润的烟雾渐渐消散,五凤楼高高耸立在空旷的天空之中。野外的绿草经过晨雨的洗涤,格外青翠,树林中的红叶在傍晚的云彩中被映衬得更加鲜艳。龙门与翠黛山相对而立,伊水如同一条金色的丝带蜿蜒而过。自从秋天到来,风景愈加美丽,而其中最美的便是今天的景色。

注释:

字词注释:

  • 晴阳: 太阳明亮,天气晴朗。
  • 湿烟销: 湿气和烟雾逐渐消散。
  • 天泬寥: 天空宽广而空旷。
  • 全经: 完全经过,形容草木洗净的状态。
  • 林红: 树林中的红叶。
  • 龙门: 指龙门山,象征性地描绘。
  • 翠黛: 形容山的青翠。
  • 黄金线: 形容伊水的流动,像金色的丝带。

典故解析:

  • 龙门: 在古代文学中,龙门常用来比喻高耸的山峦或重要的地理位置。
  • 伊水: 诗中提到的伊水,实际是指伊河,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河流之一,常在诗词中出现,与美景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政治家,以其诗歌语言通俗、内容贴近民生而著称。他的作品贯穿了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创作背景: 《五凤楼晚望》创作于唐代八月,正值初秋时节。诗人登楼远望,感受到秋天带来的宁静与美丽,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五凤楼晚望》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秋天傍晚的美丽景色。诗人在五凤楼上俯瞰,晴阳的余晖与湿烟的交融,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绚丽的画面。诗的前四句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变化,展现了秋雨后的清新与温暖,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接下来的两句通过“龙门”和“伊水”的描写,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使画面更加立体。“龙门翠黛眉相对”不仅描绘了山的轮廓,也融入了人文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思考。最后两句则是对秋天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当下美好时光的珍惜,展现了他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在意象的选择上,既有自然的景色,也蕴含了深刻的情感,体现了唐代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晴阳晚照湿烟销:描绘晚霞下的景象,湿气逐渐消散,象征着清新的空气。
  2. 五凤楼高天泬寥:五凤楼高耸入云,气势磅礴,描绘了诗人所处的高远位置。
  3. 野绿全经朝雨洗:经过晨雨的洗礼,野外的草木更加青翠,展现自然的生机。
  4. 林红半被暮云烧:傍晚时分,红叶在云彩映衬下显得更加鲜艳,象征着秋天的色彩。
  5. 龙门翠黛眉相对:借用山的形状,描绘出山水的相对之美,增添了诗的画面感。
  6. 伊水黄金线一条:伊水如金线般蜿蜒流淌,象征着流动与生命。
  7. 自入秋来风景好:自秋天以来,诗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与宁静。
  8. 就中最好是今朝:感慨当下的美景是最美的,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伊水比喻为“黄金线”,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水流的美丽。
  • 对仗:如“龙门翠黛眉相对”,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增强了整体的和谐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主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晴阳:象征希望与光明。
  • 湿烟:表现自然的变化与生机。
  • 野绿:代表生命的旺盛。
  • 林红:象征秋天的丰盈与成熟。
  • 龙门、伊水:象征自然的壮丽与灵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龙门”是指什么? A. 一条河流
    B. 一座山
    C. 一座楼

  2. 诗人最喜欢的时节是什么? A. 春天
    B. 秋天
    C. 夏天

  3. “伊水黄金线”中的“黄金线”用来比喻什么? A. 河流
    B. 夕阳
    C. 田野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秋天的景色,但更注重于内心的宁静与哲理。而白居易的《五凤楼晚望》则更加直白地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生活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白居易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