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重到华阳观旧居
白居易
忆昔初年三十二,当时秋思已难堪。
若为重入华阳院,病鬓愁心四十三。
白话文翻译
回想我三十二岁时,那时候的秋天思绪已难忍受。
如果能够再次来到华阳院,已是四十三岁,满头白发,愁苦满心。
注释
字词注释
- 忆昔:回忆往昔。
- 初年:年纪较轻,指三十二岁。
- 秋思:秋天的思绪,通常指思乡、感伤等情感。
- 难堪:难以忍受。
- 重入:再次进入。
- 华阳院:指华阳观,是白居易的旧居。
- 病鬓:生病的鬓发,指头发已白,形容衰老。
- 愁心:心中的忧愁。
典故解析
华阳观是白居易晚年所居之地,代表了他的隐居生活。诗中提到的年岁变化,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其通俗易懂的语言和深刻的社会关怀而闻名,作品涵盖诗、词、赋等多个领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反映了他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以及对生命流逝的思考。华阳院是他归隐后的居所,诗中流露出对往昔生活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感慨。
诗歌鉴赏
《重到华阳观旧居》是一首充满感伤和思索的诗。诗人在回到华阳观时,思绪涌动,回忆起三十二岁的自己,那个朝气蓬勃却又感受秋思的年轻人。时光流逝,已经步入四十三岁,白发苍苍,愁苦满怀。诗中用“病鬓愁心”形象地描绘了衰老与忧愁,令读者感受到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
全诗结构简洁,情感真挚,展现了白居易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感慨。诗中的“秋思”不仅仅是对秋天季节的感受,更是对人生境遇的反思。华阳院作为一个重要的意象,承载着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思考,同时也是他心灵寄托的地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年轻与年老的心理状态,表达了对生命流逝的无奈与感伤,展现了白居易特有的细腻情感和深邃哲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忆昔初年三十二:回忆年轻时的三十二岁,暗示诗人怀念年轻的自己。
- 当时秋思已难堪:那时的秋天思绪已经难以承受,表现出对生活的忧虑和思考。
- 若为重入华阳院:如果能够再次回到华阳院,渴望重温旧地。
- 病鬓愁心四十三:已是四十三岁,白发苍苍,心中充满愁苦,反映出岁月的无情。
修辞手法
- 对比:年轻与年老的对比,增强了时光流逝的感受。
- 拟人:将秋思赋予人性,表现情感的复杂性。
- 象征:华阳院象征着归隐与内心的宁静。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索,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状的无奈,反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华阳院:象征着隐居、宁静与过去的美好回忆。
- 秋思:代表思乡、感伤与对生命的感悟。
- 病鬓:表现出衰老与无奈,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白居易在诗中回忆起多少岁时的自己?
A. 三十岁
B. 三十二岁
C. 四十三岁 -
诗中提到的“华阳院”象征着什么?
A. 诗人的故乡
B. 诗人的隐居生活
C. 诗人的朋友 -
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
A. 欢乐
B. 愁苦
C. 激昂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同样表现了对往昔的追忆,但更侧重于离别的情感。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达了思念之情,但背景更为沉重,反映了社会动荡对个人的影响。
参考资料
- 《白居易全集》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