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杂诗九十首》

时间: 2025-01-06 12:44:10

仆以义制心,自谓颇忠赤。

保国不保身,用忠岂用力。

所以四将命,悉能全赵璧。

未当引年归,痛定思政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仆以义制心,自谓颇忠赤。
保国不保身,用忠岂用力。
所以四将命,悉能全赵璧。
未当引年归,痛定思政刺。

白话文翻译

我用义理来约束自己的心,自己觉得非常忠诚赤诚。
我保卫国家而不保全自己,用忠心又怎能仅仅依靠力量呢?
因此四位将领的命令,都是为了能够保护国家的瑰宝——赵璧。
不该在这个时候归隐山林,痛定思痛之后,我要坚持我的政治理想。

注释

字词注释:

  • :我,古代对自己的谦称。
  • :正义、道义。
  • 制心:约束心志。
  • 忠赤:忠诚而赤诚。
  • 保国:保卫国家。
  • :岂不是,难道。
  • 四将:指四位将领,此处指向保卫国家的将领。
  • :命令或使命。
  • 赵璧:指国家的珍宝,此处象征国家的利益和安危。
  • 引年归:引退归隐,指辞去官职去山中隐居。
  • 痛定思政刺:痛定思痛后思考政治问题。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赵璧”可能与历史上著名的赵璧有关,象征国家的美好与珍贵。此外,诗中提到的忠诚、保卫国家的主题与古代忠臣的形象相呼应,反映了士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宋代诗人,其诗作多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融入个人情感,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社会现象的关注以及对忠义精神的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诗人感受到国家的危机与个人的责任,激发了他以忠诚保国的情怀。诗中的情感来源于对国家的忧虑与对个人理想的坚持。

诗歌鉴赏

此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忠诚与责任的深刻思考。开头以“仆以义制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坚定信念,强调了道义对他心灵的约束。接着“保国不保身”一句,突出了诗人将国家利益置于个人安全之上的豪情壮志,显示出他作为士人的责任感和牺牲精神。诗中提及的“四将命”,不仅体现了对将领的尊重,也暗示了国家对忠臣的重视,诗人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表现出对国家的深切关怀。

最后两句反映了诗人对隐退生活的反思,表达了即使在痛苦中也要坚持理想和信念的决心。这种情感的转变,使整首诗更具层次感,既有对忠诚的深刻理解,也有对个人理想的坚定追求,展现了诗人复杂而深邃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联表达诗人将义理作为心灵的约束,这种自我约束体现了他对忠诚的自我要求。
  • 第二联通过对比,强调了为国奉献的重要性,表明忠诚不是简单的力量表现,而是更深层次的精神追求。
  • 第三联引用四位将领的命令,象征着集体的责任与团结,表明个人与国家之间的紧密关系。
  • 第四联则反映了诗人对隐退生活的犹豫,深思熟虑后选择坚持自己的政治信念。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仗和排比等修辞手法,使得诗句更为整齐、富有节奏感。同时,反复使用“忠”字,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使得忠诚的主题更为突出。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忠诚与责任感,强调了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系,展现了士人的奉献精神与价值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道德与正义。
  • 忠赤:象征忠诚的赤诚之心。
  • 赵璧:象征国家的重要利益与珍贵财物。
  • 四将:象征国家的军事力量与忠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在第一句中用什么来约束自己的心?
    A. 忍耐
    B. 义理
    C. 朋友
    D. 权力

  2. 诗中提到的“赵璧”象征什么?
    A. 财富
    B. 国家利益
    C. 友谊
    D. 家庭

  3. 诗人为何选择不归隐山林?
    A. 因为想发财
    B. 因为对国家的忠诚
    C. 因为对朋友的承诺
    D. 因为厌倦了生活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表达隐居生活的诗意与对自然的向往。
  • 杜甫《春望》:同样反映了对国家的忧虑与个人责任感。

诗词对比:

  • 曹勋的《山居杂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前者侧重于忠义与责任,后者则更注重个人的田园生活和自然的宁静。两者虽风格不同,但都反映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思考。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大辞典》
  • 《陶渊明诗文选》
  • 《杜甫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