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亭》
时间: 2025-01-19 23:35:3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双履翩翩,金屋绣慵,宝繶脂香犹凝。
深殿梵烟,丈室星移,寥落雨花春暝。
换劫珠璎,终未称,禅天钟磬。端应。
伴斜谷云楼,散关妆镜。
闻道开国滇南,有堂上三千,响廊双迎。
龙荒玉版,凤蠹金縢,依稀故王周正。
绿鬓雄风,甚一例只檀消领。
眉影。更杂事秋山谁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优雅的场景,脚下的双履轻盈地舞动,金色的房屋里,绣品显得懒散,宝贵的香气依旧弥漫。深邃的殿堂中,梵音缭绕,星光在宽敞的房间里变换,细雨如花,春天的夜晚显得寥落。换上珠宝和璎珞,仍然无法满足内心的追求,禅房中钟磬声声,似乎应和着这一切。伴随着斜阳下的云楼,散落的镜影映照着过往的情景。听闻滇南开国,有三千堂上,回响着双迎的乐声。龙荒的玉版,凤蠹的金縢,模糊中似乎还有昔日王朝的影子。鬓发如绿,英风卓越,然而一切仿佛只是一种消散的印记。眉影低垂,谁又能吟咏这秋山的杂事呢?
注释:
- 双履:指双鞋,象征轻盈的步伐和优雅的姿态。
- 金屋:奢华的房屋,象征财富与美好生活。
- 宝繶:珍贵的装饰品,象征高贵与华丽。
- 梵烟:佛教寺庙中焚香的烟雾,象征宁静与超然。
- 雨花春暝:春天的夜晚细雨如花,描绘了春天的温柔与美丽。
- 珠璎:珍珠和璎珞,象征华贵的饰品。
- 禅天钟磬:禅宗寺庙中的钟声与磬声,象征内心的宁静与觉悟。
- 斜谷云楼:斜阳下的山谷和云霭,描绘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
- 龙荒玉版,凤蠹金縢:古代的王朝遗迹,象征着历史的沧桑与变迁。
- 绿鬓雄风:形容年轻人英俊的外貌与风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白敦仁是近现代的一位诗人,其作品多以古典诗词为基础,融入了个人的情感与时代的思考。他的诗风典雅而富有哲理,常常反映出对人生、历史的独特见解。
创作背景:燕山亭这首诗创作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反映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对当时社会变迁的思考。在那个时代,许多文人都在探索身份与价值的关系,白敦仁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的回望。
诗歌鉴赏:
《燕山亭》是一首充满诗意的作品,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一个优雅的生活场景,融合了个人情感与历史的沉思。开篇的“双履翩翩”便以轻盈的步伐引入,使整个场景在读者眼前渐渐清晰。接着,诗人通过“金屋绣慵”和“宝繶脂香犹凝”的描绘,展现了一种奢华却又略显懒散的生活状态,似乎在暗示着物质的富足并未必带来心灵的满足。
随着诗歌的发展,“深殿梵烟,丈室星移”引入了禅宗的意象,暗示出一种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诗人通过对“珠璎”的换劫,表达出对物质的无奈,而“禅天钟磬”的回响则引发了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伴斜谷云楼,散关妆镜”则是对自然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美好的向往与追求。最后,龙荒的历史遗迹和绿鬓的英风交织在一起,象征着对过往的缅怀与对未来的希冀,整首诗在细腻与豪放之间达到了和谐的统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双履翩翩:轻盈的步伐象征着一种优雅的生活态度。
- 金屋绣慵:奢华的生活中却透出一丝慵懒,反映出物质与精神的矛盾。
- 宝繶脂香犹凝:珍贵的香气仍然弥漫,象征着美好的回忆与追求。
- 深殿梵烟:禅意环绕,表现出对内心安宁的向往。
- 丈室星移: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变化,传达出对人生无常的感悟。
- 寥落雨花春暝:春天的细雨如花,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美好。
- 换劫珠璎,终未称:追求物质的繁华,却依然无法满足内心的空虚。
- 禅天钟磬:宁静的钟声与磬声,象征着内心的觉悟与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活的奢华比作金屋、宝繶,突出其珍贵与美好。
- 拟人:将自然景象如雨花、星移赋予情感,增强画面的生动性。
- 对仗:如“龙荒玉版,凤蠹金縢”,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优雅生活的描绘,揭示了物质与精神之间的矛盾,表达了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与对历史的思考。
意象分析:
- 双履:象征轻盈与优雅。
- 金屋:代表物质的富裕。
- 宝繶:象征高贵与奢华。
- 梵烟:代表宁静与禅意。
- 雨花春暝:象征春天的美好与脆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金屋”象征什么?
- A. 贫穷
- B. 奢华
- C. 平凡
- D. 破败
-
“禅天钟磬”暗示了什么?
- A. 内心的宁静
- B. 物质的追求
- C. 自然的美好
- D. 历史的沧桑
-
“双履翩翩”给人怎样的感觉?
- A. 沉重
- B. 轻盈
- C. 忧伤
- D. 疲惫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
- 《春望》- 杜甫
- 《夜泊牛首洲》-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描绘了春天的美好与忧伤,但更强调了国家的动荡与个人的无奈。
- 《登高》:如《燕山亭》一样,展现了对历史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感悟,但更加强调了人生的孤独与无常。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古诗词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