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梦里依稀若在傍,安知觉后忽他乡。
裁成出戌衣封去,挑就回纹锦寄将。
多谢旧官留破镜,半为荡子守空房。
偶逢女伴悲酸叹,不似披缁意味长。
白话文翻译:
在梦中依稀仿佛你就在身旁,醒来后才意识到你已在他乡。
裁制成戌衣寄封给你,挑选回纹锦送给你。
非常感谢旧友留下的破镜,半是为了浪子守着这空房。
偶尔遇到女伴,悲伤地叹息,不像披着黑衣的意味那么长久。
注释:
- 梦里依稀:在梦中模糊地感觉到。
- 他乡:异地,远方。
- 戌衣:指戌时的衣服,象征着节令与时光。
- 回纹锦:一种有回纹图案的丝织品,用于寄情表达。
- 旧官:旧时的朋友或官员。
- 破镜:象征着破裂的关系或失去的美好。
- 披缁:披着黑色的衣服,常用于丧服,象征悲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月斋,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词人和书法家。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人生感悟为题材,情感真挚而细腻。
创作背景:
《寓言》创作于南宋时期,反映了诗人对离别与思念的复杂情感。该时期社会动荡,诗人身处战乱之中,感受到家国之忧和个人情感的交织,故而写下此诗,表达对故人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歌鉴赏:
《寓言》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展现了诗人对梦境与现实之间的游离状态以及对离别的深切思考。开头两句“梦里依稀若在傍,安知觉后忽他乡”,通过对梦境的描绘,表现了对亲人的思念。在梦中,身旁的人似乎很近,但醒来却是孤独的他乡,反映了人们在生活中的孤独感与失落感。
接下来的“裁成出戌衣封去,挑就回纹锦寄将”则体现了诗人对情感的寄托与表达。戌衣和回纹锦的象征意义不仅仅是物质层面,更是情感的寄托与关怀的传达。诗人在生活中努力维系这份情感,即使是物理上的距离也无法阻隔内心的思念。
“多谢旧官留破镜,半为荡子守空房”的描写则引入了对过去的追忆,破镜象征着失去的美好,荡子的身份则暗示了诗人对自己境遇的自省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最后两句“偶逢女伴悲酸叹,不似披缁意味长”则通过与女性朋友的相遇,突显出一种无奈与失落感,披缁的意象更是增强了悲伤的氛围。
整首诗情感深邃,蕴含着对人生离别与相聚的哲思,既有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了时代的动荡与无奈,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细腻与复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梦里依稀若在傍:描绘梦中与爱人相伴的温馨场景,暗示对亲人的思念。
- 安知觉后忽他乡:醒来后发现已是陌生的地方,体现出梦境与现实的巨大反差。
- 裁成出戌衣封去:用心裁制的衣物寄给爱人,象征着对彼此情感的珍视。
- 挑就回纹锦寄将:用回纹锦作为寄托,反映出诗人情感的细腻与深刻。
- 多谢旧官留破镜:感谢旧友留下的回忆,破镜象征失去的美好与往昔。
- 半为荡子守空房:浪子在孤寂的房间里守着这份失去的情感。
- 偶逢女伴悲酸叹:与女性朋友偶遇,彼此的心情都显得悲伤。
- 不似披缁意味长:披着丧服的悲伤,意象深远,表达对失去的长久哀痛。
修辞手法:
- 比喻:“破镜”比喻失去的美好与感情,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 对仗:如“梦里依稀若在傍,安知觉后忽他乡”,形成了音韵的和谐。
- 意象:戌衣、回纹锦、破镜等意象的运用,丰富了诗的内涵。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离别与思念的深切感悟,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人们对亲情、友情的珍视与对生活的无奈,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梦:象征虚幻与渴望,代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他乡:象征陌生与孤独,反映出人们在离别后的无助感。
- 破镜:象征失去与破碎的关系,寓意深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梦里依稀若在傍”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失落
- B. 思念
- C. 快乐
-
“破镜”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美好
- B. 失去
- C. 重聚
-
诗人对“他乡”的感受是?
- A. 温暖
- B. 亲切
- C. 孤独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探讨了思乡与思念的主题。
- 苏轼的《水调歌头》:表现对亲人的思念与人生无常的感慨。
诗词对比:
- 刘克庄 vs. 李白:刘克庄的《寓言》更侧重于离别的细腻情感,而李白的《静夜思》则是对故乡的直接抒发,两者在表现思念的方式上各有特色,但都展示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刘克庄的生平与作品研究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