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义仲挽诗》

时间: 2025-01-01 15:28:40

适意平生水竹居,雌黄在手为藏书。

久看英子声名早,常恐良朋过往疏。

方喜安舆迎綵袖,忽惊平陌走丧车。

青松翠柏新阡路,常使行人泪满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适意平生水竹居,
雌黄在手为藏书。
久看英子声名早,
常恐良朋过往疏。
方喜安舆迎綵袖,
忽惊平陌走丧车。
青松翠柏新阡路,
常使行人泪满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平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友人的思念。诗人说,他在水竹环绕的居所中,心情自在,手中有雌黄(古代一种颜料,用来写书),这让他觉得生活充实。长久以来,他一直关注英俊之子的声名早已传扬,而总是担心良朋之间的交往会因时间而疏远。正当他高兴地迎接朋友的到来时,却忽然看到街上有丧车经过,这让他感到惊恐和悲伤。青松翠柏映衬着新修的阡路,常常让过路人感到伤心流泪。

注释:

  • 适意:合乎心意,自在。
  • 水竹居:水边的竹林居所,象征清雅和宁静。
  • 雌黄:古代用于书写的黄色颜料,这里指藏书。
  • 英子:指才俊之子,通常指有才华的人。
  • 安舆:指安静的车子,文雅的来访。
  • 綵袖:指华丽的袖子,象征喜庆的场合。
  • 丧车:运送尸体的车,象征死亡和哀伤。
  • 青松翠柏:常用于象征长青和坚韧的品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曾协,宋代诗人,擅长写作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和人情世故为题材。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曾协对友人俞义仲的悼念之际,表达了对友人逝去的惋惜与对生活无常的思考。诗中融合了对自然的描绘和对人情的感悟,反映了当时文人对友谊与生命的深刻理解。

诗歌鉴赏:

《俞义仲挽诗》是一首深情的挽诗,作者通过简单的自然描绘和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现出对友人的怀念和对生命脆弱的感慨。开篇的“适意平生水竹居”,渗透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诗人似乎在享受着平静的日子,但随即转入对逝去友人的沉痛思念。

“久看英子声名早,常恐良朋过往疏”,这一句勾勒出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然而面对时光的流逝,诗人不禁感到恐惧,担心友情会因时间的推移而变得疏远。接下来的情节转折,诗人原本沉浸在喜悦中,迎接朋友的到来,但忽然看到丧车,令人心生悲凉。这种对比不仅加深了诗人的悲伤,也让人感受到生命的无常与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结尾的“青松翠柏新阡路,常使行人泪满裾”,通过青松和翠柏的意象,诗人传达了对逝去生命的缅怀与对常青的向往,同时也表达出行人对于生命短暂的无奈与感伤。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与意象的运用,展现了深邃的人生哲理和对友情的珍视,令人动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适意平生水竹居:表现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2. 雌黄在手为藏书:强调藏书的重要性,体现了文化的积淀。
  3. 久看英子声名早:表明诗人对朋友的关注和欣赏。
  4. 常恐良朋过往疏:表达对友情疏远的担忧。
  5. 方喜安舆迎綵袖:描绘了朋友来访的喜悦。
  6. 忽惊平陌走丧车:突如其来的丧车,打破了欢乐的气氛。
  7. 青松翠柏新阡路:象征着长青与生命的延续。
  8. 常使行人泪满裾:引发过路人的共鸣与哀伤。

修辞手法

  • 对比:喜悦与悲伤的鲜明对比,增强情感的冲击力。
  • 意象:水竹、青松、丧车等意象的运用,丰富了诗的内涵。
  • 拟人:通过“行人泪满裾”,使情感具象化,更易引发共鸣。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个人情感的抒发,探讨了友情的珍贵与生命的短暂,表现了对逝者的怀念和对人世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水竹:象征清雅与宁静,代表理想的生活状态。
  • 雌黄:代表文化与知识,体现对学问的追求。
  • 丧车:象征死亡,提醒人们珍惜生命与友情。
  • 青松翠柏:常青之象,象征永恒与坚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适意平生水竹居”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失落
    B. 快乐
    C. 宁静

  2. “久看英子声名早”中“英子”指的是? A. 普通人
    B. 有才华的人
    C. 年轻人

  3. 诗中提到的“丧车”象征着什么? A. 喜庆
    B. 悲伤
    C. 旅行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夜喜雨》 by 杜甫:同样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对生活的感悟。
  • 《送友人》 by 李白:描绘了友谊与别离的情感。

诗词对比

  • 曾协的《俞义仲挽诗》与杜甫的《春夜喜雨》,两者均通过自然景物反映内心情感,但前者更侧重于对友情的悼念,而后者则表现了对生活的乐观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