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春日即事)》

时间: 2025-01-06 22:58:28

远远游蜂不记家。

数行新柳自啼鸦。

寻思旧事即天涯。

睡起有恨和画卷,燕归无语傍人斜。

晚风吹落小瓶花。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浣溪沙(春日即事)》
刘辰翁 〔宋代〕
远远游蜂不记家。
数行新柳自啼鸦。
寻思旧事即天涯。
睡起有恨和画卷,
燕归无语傍人斜。
晚风吹落小瓶花。


白话文翻译:

远处的游蜂已不记得自己的家。
几行新柳旁,自然有乌鸦在啼叫。
我思念往昔的事,恍惚如同在天涯。
睡醒后心中充满怨恨,与画卷相伴,
燕子归来却无言依偎在旁。
晚风轻轻吹落了小瓶里的花。


注释:

  • 游蜂:指在外飞翔的蜜蜂,象征漂泊与不归。
  • 新柳:指春天新长出的柳树,象征生机与希望。
  • 啼鸦:乌鸦的鸣叫声,常与孤独和哀伤相关。
  • 天涯:形容远方,表示对往事的无尽思念。
  • 和画卷:指醒来后与画卷相伴,暗示对美好事物的追忆。
  • 燕归:指春天时燕子归来,象征团圆与温暖。
  • 小瓶花:小瓶中插着的花,象征生活的美好与易逝。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特别的历史典故,但其中提到的“游蜂”“新柳”“燕归”都常见于古代诗词中,表现出春天来临时的生机勃勃与人们对往事的思考与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辰翁,南宋时期的词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词风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情感真挚,语言优美。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春日,正值万物复苏之时,诗人通过对春日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往事的追忆与对生活的感慨,体现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浣溪沙(春日即事)》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日的美好与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的开头“远远游蜂不记家”,既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又引入了游子心中对家的思念与孤独感。接着“数行新柳自啼鸦”,柳树的生机与乌鸦的啼叫形成鲜明对比,烘托出一种淡淡的哀愁。

“寻思旧事即天涯”一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思念,似乎在感叹时间的流逝和距离的遥远。接下来,“睡起有恨和画卷”,诗人醒来后心中充满了对过去的遗憾,伴随着画卷,暗示了对美好回忆的执着与无奈。

“燕归无语傍人斜”一句,燕子的归来不仅是春天的象征,也隐喻着某种团圆的期待,但诗人却感到无言以对,暗示了人际关系的疏离与孤独。最后一句“晚风吹落小瓶花”,轻柔的晚风与飘落的花瓣则传达出一种脆弱而美好的感觉,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事物。

整首诗情感深邃,意境悠远,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索与对美好过往的追忆。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远远游蜂不记家:远处的蜜蜂飞翔,已经忘记了归家的地方,象征漂泊与孤独。
    2. 数行新柳自啼鸦:几行新长的柳树旁边,乌鸦在啼叫,突显春天的生机与孤独的哀愁。
    3. 寻思旧事即天涯:思念往事,就如同身处天涯,表现出对过去的怀念与感伤。
    4. 睡起有恨和画卷:睡醒后心中充满了对往事的恨意,伴随着画卷,暗示对美好回忆的执着。
    5. 燕归无语傍人斜:燕子归来却无言以对,表现出诗人与他人之间的隔阂。
    6. 晚风吹落小瓶花:晚风轻轻吹落小瓶中的花,象征着生活的美好与易逝。
  • 修辞手法

    • 比喻:游蜂与孤独的对比,柳树与乌鸦的对比,突显内心的复杂情感。
    • 拟人:乌鸦的啼叫与新柳的生长,使自然景物更富有情感。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往事的追忆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春天的美好与人生的无常,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意象分析:

  • 游蜂:象征漂泊与思乡之情。
  • 新柳: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 啼鸦:代表孤独与哀愁。
  • 画卷:象征美好回忆与内心的执着。
  • 燕子:象征团圆与温暖。
  • 小瓶花:象征生活的美好与短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游蜂”象征什么?
    A. 回归
    B. 漂泊与孤独
    C. 快乐

  2. “数行新柳自啼鸦”中的“新柳”表现了什么?
    A. 生命的希望
    B. 秋天的凋零
    C. 冬天的寒冷

  3.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A. 对春天的赞美
    B. 对往事的追忆与感慨
    C. 对人生的无奈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 孟浩然
  • 《春夜喜雨》 - 杜甫

诗词对比

  • 《春晓》:描绘春天的盎然生机,情感明朗,充满希望。
  • 《春夜喜雨》:表现出对春雨的喜悦与生命的滋养。
    对比刘辰翁的《浣溪沙》,两者在春天主题下,情感表达与意境呈现各有不同,前者更为明快,而后者则蕴含了更多的思索与感伤。

参考资料:

  • 《宋代词人传》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古诗词解析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