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其一 斧颂》
时间: 2024-12-29 18:51:34意思解释
满江红 其一 斧颂
作者: 卢前 〔近代〕
原文展示:
狭路相逢,问出手灿然何物。依旧似大刀英武,神威无独。斧也辟开新战线,倭儿见者吞声哭。但落头如草不闻声,堆成簇。前队上,后相续。仇易尽,心难足。念丈夫本色,包羞忍辱。到此才酬卅载恨,运斤还羡风来速。是谁家手法有真传,真圆熟。
白话文翻译:
在狭小的道路上相遇,问那闪亮的武器是什么。仍然像大刀一样英武,气势无比。斧头也开辟了新的战线,看到的人都默默哭泣。但头颅像草一样落下,却听不到声响,堆成一堆。前队接着后队,仇恨容易化解,但心里的满足却难以填满。想起作为男人的本色,忍辱负重。直到此时才报了三十年的仇,挥动斧头还羡慕那风来得快。究竟是谁家传承了这样的技艺,真是圆熟无比。
注释:
- 狭路相逢:狭窄的道路上相遇,暗指在困境中对峙。
- 出手灿然何物:问出手中的武器是什么,强调武器的光辉。
- 斧也辟开新战线:斧头开辟了新的战场,象征着新的斗争。
- 仇易尽,心难足:仇恨容易消灭,但心灵的满足却难以获得。
- 包羞忍辱:忍受羞辱,表现出男子汉的气概。
典故解析:
- “包羞忍辱”:这个成语源自于古代文学,强调在逆境中保持尊严和意志。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卢前,近代诗人,以其豪放激昂的诗风著称,主要作品集中在民族情怀和爱国主义。
-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抗击外敌的艰难时期,通过斧头的意象,表达了对敌人的愤怒和对战斗的决心。
诗歌鉴赏:
这首《满江红 其一 斧颂》通过斧头的意象,展现了一个人在面临敌人时所展现出的勇气和决心。诗中反复提及的“斧”,不仅是一件武器的象征,更是表达了诗人对抗争的渴望和对仇恨的反思。整首诗气势磅礴,语言简练而有力,表达了对敌人的痛恨和复仇的决心。诗人在描绘战斗的场景时,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将落头如草的景象与仇恨的消散紧密结合,既有视觉冲击,又引发读者的深思。
此外,诗中的“念丈夫本色,包羞忍辱”则传达了诗人对男子汉气概的崇尚和对历史屈辱的反思,呼应了整个时代的爱国情怀。最后一句“是谁家手法有真传,真圆熟”则是对技艺的敬仰,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整首诗情感深厚,意象鲜明,是对民族精神的有力呼唤。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狭路相逢:象征面临困境的勇气。
- 问出手灿然何物:显示对武器的珍视。
- 斧也辟开新战线:引入新的斗争。
- 倭儿见者吞声哭:敌人面对恐惧的沉默。
- 但落头如草不闻声:对敌人的无情打击。
- 堆成簇:战斗的残酷。
- 仇易尽,心难足:报仇的复杂心理。
- 念丈夫本色,包羞忍辱:强调男子汉的气节。
- 才酬卅载恨:复仇的决心。
- 运斤还羡风来速:对技艺的羡慕。
- 是谁家手法有真传:对技艺传承的敬意。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斧头与武器的勇猛相提并论。
- 对仗:整首诗中频繁使用对仗修辞,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主要表达了对敌人的仇恨、对民族尊严的坚守以及对技艺的崇敬,展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对历史屈辱的反思。
意象分析:
- 斧头:象征破敌的武器,不仅是物理上的斗争,也代表精神上的反抗。
- 草:用以形容敌人的毫无反抗,表现出战争的残酷。
- 风:象征速度与技巧,表现对高超技艺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主要意象是什么?
- A. 刀
- B. 斧头
- C. 剑
- D. 棍棒
-
诗中提到的“包羞忍辱”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愤怒
- B. 忍耐
- C. 高兴
- D. 无奈
-
“仇易尽,心难足”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状态?
- A. 满足
- B. 矛盾
- C. 忧伤
- D. 快乐
答案:
- B. 斧头
- B. 忍耐
- B. 矛盾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满江红》——岳飞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岳飞的《满江红》与卢前的《满江红 其一 斧颂》均表现了爱国情怀,但岳飞的诗歌更具历史深度,强调忠诚与牺牲;而卢前则展现了对战斗与复仇的直接描绘,情感更加激烈。
参考资料:
- 《中国近现代诗词选》
- 《诗词鉴赏与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