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夜久灯暂息,起坐披衣裳。
楼高近明月,轩静纳微凉。
促织阶前响,芙蕖水面香。
悠然乐清景,尘虑迥相忘。
白话文翻译:
夜深了,灯光暂时熄灭,我起身披上衣服。
楼阁高耸,仿佛就在明月之近,窗外静谧,微风送来清凉。
台阶前蟋蟀在鸣叫,水面上荷花散发着芳香。
我悠然自得,享受着这美好的景色,尘世的烦恼都已忘却。
注释:
- 灯暂息:灯光暂时熄灭,表示夜深,环境变得更加宁静。
- 披衣裳:穿上衣服,表示起身活动。
- 楼高近明月:形容楼阁高,似乎能触碰到明亮的月亮。
- 轩静纳微凉:窗户静谧,可以感受到微微的凉风。
- 促织:蟋蟀,夏秋季节常见的昆虫,鸣叫声清脆。
- 芙蕖:指荷花,水面上的花香四溢。
- 悠然乐清景:悠然自得,享受清幽的景色。
- 尘虑迥相忘:世俗的烦恼完全忘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佘五娘,明代女诗人,其作品多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见长。她的诗歌常常描绘日常生活的细腻情感,抒发个人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
《夜坐有作》是在一个宁静的夜晚创作的,反映了诗人对夜晚安宁的享受,以及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热爱。诗中所展示的环境与心境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期望超脱尘世烦恼的心愿。
诗歌鉴赏:
《夜坐有作》是一首描绘夜晚宁静意境的诗。诗人在夜深人静时,选择披衣起坐,表现出一种从容与闲适。高楼临月,诗人仿佛置身于月光之中,感受到那份清凉的气息;而窗外的静谧,恰好衬托出内心的宁静与安详。蟋蟀的鸣叫与水面上荷花的香气共同营造出一幅和谐的自然图景,使人心生愉悦。最后,诗人感叹于这种悠然自得的状态,忘却了尘世间的种种烦恼,展现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整首诗语言简练而意境深远,既有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又有对内心状态的深刻反思,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哲学思考,给人以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夜久灯暂息:夜深时灯光熄灭,巧妙引入了夜晚的氛围。
- 起坐披衣裳:起身披衣,显示出一种轻松的生活态度。
- 楼高近明月:高楼似乎接近明月,营造出一种超然的境界。
- 轩静纳微凉:静谧的窗外,微风轻拂,增添了夜晚的清新感。
- 促织阶前响:蟋蟀在阶前鸣叫,增添了夜的生动。
- 芙蕖水面香:水面上的荷花散发香气,表现出自然的美。
- 悠然乐清景:诗人悠然自得,享受美好景色。
- 尘虑迥相忘:心中烦恼完全被忘却,体现了内心的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楼高近明月”,以月亮比喻诗人心中的理想境界。
- 拟人:蟋蟀鸣叫使其具有人性化特征,增强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如“起坐披衣裳,楼高近明月”,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诗人通过对夜晚景色的描绘,反映了对生活的思考与对世俗烦恼的超脱,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及一种哲学思辨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灯:象征光明与温暖,夜晚的灯光带来安全感。
- 明月:象征理想与追求,明月高悬,显得遥不可及。
- 微凉:象征自然的清新,带来心灵的宁静。
- 促织:象征生命的活力,夜晚的声音让人感受到生活的气息。
- 芙蕖:象征纯洁与美好,增添了夜晚的芬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夜久灯暂息”表示什么?
- A. 夜晚很长,灯光熄灭。
- B. 白天很短,灯光明亮。
- C. 夜晚很短,灯光常亮。
-
“楼高近明月”中,楼与明月的关系如何?
- A. 楼在月亮之下。
- B. 楼与月亮相隔很远。
- C. 楼似乎接近明月。
-
诗中“尘虑迥相忘”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 A. 忧虑重重,无法忘却。
- B. 轻松自在,忘却烦恼。
- C. 追求名利,心中有数。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描绘了月夜的情景,抒发了思乡之情,与《夜坐有作》的闲适形成对比。
- 《月夜忆舍弟》:描写了月光下的思念之情,情感更加深沉,与《夜坐有作》中的悠然自得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古诗词鉴赏与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