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时间: 2025-01-19 14:52:47

此地岩壑数千重,吾君驾鹤□乘龙。

掩映叶光含翡翠,

参差石影带芙蓉。

白日将移冲叠巘,玄云欲度碍高峰。

对酒鸣琴追野趣,时闻清吹入长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此地岩壑数千重,
吾君驾鹤乘龙。
掩映叶光含翡翠,
参差石影带芙蓉。
白日将移冲叠巘,
玄云欲度碍高峰。
对酒鸣琴追野趣,
时闻清吹入长松。

白话文翻译:

这一带的山岩沟壑纵横,
我们的君王像仙鹤乘龙一样驾临。
树叶的光影交映,仿佛是翡翠般的色彩,
石头的影子参差不齐,衬托着芙蓉花。
白天即将西沉,映照着重重叠叠的山峰,
乌云似乎想要越过高耸的峰顶。
对着酒杯弹琴追逐那野外的趣味,
时常能听到清脆的乐声飘入长松之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岩壑:指山石和沟壑。
  • 吾君:指作者所尊崇的皇帝。
  • 掩映:遮挡和映衬。
  • 参差:形态不整齐的样子。
  • 白日将移:白天即将结束。
  • 冲叠巘:形容山峰重叠的样子。
  • 玄云:黑色的云,象征着即将来临的雨云。
  • 清吹:指清脆的乐声。

典故解析:

  • “驾鹤乘龙”是古代对帝王的尊称,象征着君主的威仪与高贵。
  • “芙蓉”常用来比喻美丽的女子,亦可指花的清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武三思(约688年-742年),字彦修,唐代著名诗人,出身于士族,曾任职于朝廷。他的诗以山水诗著称,语言清新,情感真挚,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闲适态度。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唐朝盛世,正值皇帝外出游览之际,诗人应召奉和。诗中描绘了美丽的石淙山景,表现出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以及对帝王的尊敬。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水的壮丽与清幽,展现了诗人在游山玩水时的愉悦心情。首句“此地岩壑数千重”迅速将读者带入一个层峦叠嶂的自然环境,营造出一种宏伟的视觉效果。接下来的“吾君驾鹤乘龙”,则引入了帝王的意象,表现出作者对君主的崇敬之情。

诗中“掩映叶光含翡翠,参差石影带芙蓉”两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使得自然景物仿佛在眼前跳跃,具有强烈的画面感。白日将移、玄云欲度的描写则蕴含了一种时间的流逝与自然变化的哲思,让人感受到时光的无情与自然的美丽。

最后两句“对酒鸣琴追野趣,时闻清吹入长松”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追求自由生活的向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壮丽的山水景致,也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体现了唐代诗歌的传统美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此地岩壑数千重”:描绘了山的层峦叠嶂,呈现出壮丽的自然景观。
  2. “吾君驾鹤乘龙”:通过比喻表现对皇帝的尊敬,体现了时代背景下的政治氛围。
  3. “掩映叶光含翡翠”:展现了自然景物的色彩丰富,给人以美的享受。
  4. “参差石影带芙蓉”:石影与花影相互映衬,营造出自然与和谐的意境。
  5. “白日将移冲叠巘”:时间的推移和景色的变化,反映了自然的无常。
  6. “玄云欲度碍高峰”:黑云的出现暗示着天气变化,带有一种紧张感。
  7. “对酒鸣琴追野趣”: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体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
  8. “时闻清吹入长松”:清脆的乐声与松树的结合,增添了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驾鹤乘龙”用来形容君主的高贵。
  • 拟人:如“白日将移”,赋予了时间以动作。
  • 对仗:全诗在结构上有对仗工整之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对君主的尊敬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在描绘山水的同时,也反映出诗人的内心情感,展现了唐代文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独特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岩壑:象征着自然的险峻与壮美。
  • 君王:象征着权力与统治。
  • 翡翠:代表了自然的美丽与珍贵。
  • 芙蓉:象征着女性的美丽与柔和。
  • 白日与玄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变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吾君驾鹤乘龙”的意思是? a) 君王像仙鹤一样高贵
    b) 君王乘坐龙舟
    c) 君王在游玩

  2. “白日将移”描绘的是什么情景? a) 夜幕降临
    b) 太阳西下
    c) 早晨初升

  3. “清吹入长松”中的“清吹”指的是什么? a) 风声
    b) 音乐声
    c) 水声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 杜甫的《望岳》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与本诗都描绘了自然的美丽,王维更注重隐逸之情,而武三思则强调了与君主的关系和欢快的氛围。
  • 李白《庐山谣》则通过更加豪放的笔调,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自由的追求,与本诗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