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时间: 2025-01-01 13:47:00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作者:杜甫
摇落深知宋玉悲,
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
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
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
舟人指点到今疑。
白话文翻译:
我深知宋玉的悲伤,
他的风流儒雅也成为我的老师。
我怅然望向千秋,忍不住洒下眼泪,
感叹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萧条。
昔日的江山故宅如今已空无文采,
那云雨荒台又岂是梦中的思绪?
最让人心痛的是楚宫已完全泯灭,
如今的舟人指着那地方,令人难以相信。
注释:
- 摇落:指树叶或花瓣的凋零,象征失落。
- 宋玉:指战国时期的文学家,以其悲情的作品著称。
- 风流儒雅:形容人的气质风范,亦指品德和学识。
- 怅望:感到惆怅地望着。
- 千秋:指漫长的历史岁月。
- 江山故宅:指往日的繁华与故居。
- 云雨荒台:象征昔日的繁华与现今的荒凉。
- 楚宫:指楚国的宫殿,象征辉煌的历史。
典故解析:
- 宋玉:宋玉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辞赋家,他的作品中常流露出对时事的感伤,杜甫提及宋玉,表明自己对历史的感慨与认同。
- 楚宫:楚国在历史上曾经盛极一时,其宫殿和文化象征着繁荣与荣耀,现已不复存在,反映出时光的无情和历史的更替。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杜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表现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安史之乱后的动荡时代,反映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沉痛思考和对过往辉煌的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古迹的咏怀,展现了杜甫对往昔辉煌的深切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开篇以“摇落深知宋玉悲”引入,表达了对历史人物情感的共鸣,暗示了自己面临的悲伤境遇。接着,诗人以“怅望千秋”感叹时光流逝,千秋之后的泪水折射出他对历史变迁的惋惜之情。
“江山故宅空文藻”直指昔日的繁华已成为空谈,历史的沧桑让人不禁感慨。诗中“云雨荒台岂梦思”的疑问,既体现了对往昔辉煌的怀念,又流露出对现实的失落感。最后两句“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更是将意境推向高潮,楚宫的消逝象征着文化与历史的灭亡,而舟人的指点则让人深思:历史如此无情,曾经的辉煌如今却已无处寻觅。
整首诗在哀伤中蕴含着深刻的历史哲理,反映了杜甫对社会的关心与对历史的反思,传达出深邃而悠远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摇落深知宋玉悲:诗人通过自然现象(摇落)引出历史人物(宋玉)的悲伤,暗示自身的感伤。
- 风流儒雅亦吾师:宋玉的风范成为诗人的榜样,突出其文学理想。
- 怅望千秋一洒泪:对历史的眷恋与伤感,感情的真挚流露。
- 萧条异代不同时: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心境与感受,诗人感到无奈与失落。
- 江山故宅空文藻:昔日的辉煌如今已无,反映出历史的变化。
- 云雨荒台岂梦思:荒凉的场所让人难以相信,似乎已成为梦幻。
- 最是楚宫俱泯灭:楚国的繁荣已消失殆尽,令人扼腕叹息。
- 舟人指点到今疑:舟人所指的地方让人怀疑,历史的真实与虚幻交织。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历史的凋零比作“摇落”,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
- 对仗:如“江山故宅”和“云雨荒台”,增强诗的韵律感。
- 疑问句:如“岂梦思”,引发读者思考,增强诗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对历史古迹的感慨为主线,表达了对往昔辉煌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体现了杜甫对社会历史的关怀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摇落:象征凋零与失落。
- 江山故宅:代表历史的辉煌与文化的遗存。
- 楚宫:象征古代的繁华与荣耀。
- 舟人:代表普通百姓,询问历史的真实。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诗人的情感,也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历史人物是谁?
- A. 屈原
- B. 宋玉
- C. 李白
-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楚宫”象征着__。
-
判断题:诗中通过“云雨荒台”表达了对过去繁华的怀念。(对/错)
答案:
- B
- 繁荣与荣耀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的另一首名作,表现了对社会动荡的深刻思考。
- 《春望》:同样反映了战乱带来的伤感。
诗词对比:
- 比较杜甫与李白的作品,杜甫侧重于现实与历史的沉重,而李白则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豪情,反映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主题。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杜甫传》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