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

时间: 2025-01-01 13:28:59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频烦 一作:频繁)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频烦一作频繁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白话文翻译:

丞相的祠堂在哪里可以找到呢?在锦官城外,柏树挺拔,郁郁葱葱。
春天的色彩映照着阶前的碧草,隔着树叶传来的黄鹂鸣叫声却显得空灵动听。
三次拜访刘备,频繁地策划天下大计,辅佐了两个朝代,老臣的忠心可见一斑。
然而频繁出征未能取得胜利,反而早早去世,长久以来让英雄满怀悲泪。

注释:

  • 丞相:指蜀汉丞相诸葛亮。
  • 锦官城:今四川成都,古称锦官城。
  • 柏森森:形容柏树生长茂盛。
  • 映阶碧草:春天的草绿如碧,映照在台阶上。
  • 隔叶黄鹂空好音:隔着树叶传来的黄鹂鸣叫声,空灵而动听。
  • 三顾:指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表现其诚心。
  • 开济:指帮助和安抚国家。
  • 未捷身先死:未能完成出征的任务便已去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杜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关注社会现实,反映了当时人民的疾苦与国家的兴衰。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杜甫晚年,正值安史之乱后,国家动荡,百姓遭殃。诗中对诸葛亮的怀念与感慨,表现了对忠臣的敬仰与对历史兴亡的思考。

诗歌鉴赏:

《蜀相》是一首充满感慨和敬仰的诗,诗人通过对蜀汉丞相诸葛亮的追忆,表达了对忠臣的钦佩和对历史命运的思索。首句“丞相祠堂何处寻”便引发了读者的思考,丞相的精神何以留存?接着描绘了锦官城外的环境,柏树苍翠,仿佛在为诸葛亮的忠诚和操劳作背景。诗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也暗示了丞相在世时的生动与美好。诗中提到的“三顾频烦天下计”,让人不禁为二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而动容,同时也展现了诸葛亮的智慧与抱负。然而,紧接着的“频烦一作频繁出师未捷身先死”,则传达了英雄未能实现理想的遗憾,令人心痛。整首诗在抒发对历史人物的崇敬的同时,也透出对英雄命运的无奈与悲凉,形成强烈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丞相祠堂何处寻”:开篇即引出主题,表现对诸葛亮追思之情。
    • “锦官城外柏森森”:描绘环境,暗示丞相的忠贞。
    • “映阶碧草自春色”:春意盎然,带有生机。
    • “隔叶黄鹂空好音”:黄鹂声清脆,象征美好。
    • “三顾频烦天下计”:三次拜访,体现刘备的诚意。
    • “两朝开济老臣心”:强烈的忠诚,表现其政治抱负。
    • “频烦一作频繁出师未捷身先死”:反思英雄的命运,表达遗憾。
    • “长使英雄泪满襟”:感叹英雄的悲痛,情感深沉。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映阶碧草,自春色”对称工整。
    • 比喻:将黄鹂的声音比作美好音律。
    • 拟人:将春色与黄鹂赋予情感,增强诗的抒情性。
  • 主题思想:表达对诸葛亮的敬仰,反映历史英雄的悲剧命运,体现对忠臣的赞美与对人事无常的感慨。

意象分析:

  • 丞相:象征忠诚与智慧。
  • 锦官城外:代表历史与故土的怀念。
  • 柏树:象征坚定与长青。
  • 黄鹂:象征美好与希望。
  • 春色:象征生机与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蜀相》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白居易
  2. “三顾频烦天下计”中的“三顾”指的是谁?

    • A. 曹操
    • B. 刘备
    • C. 孙权
  3. 诗中提到的“锦官城”是现今的哪个城市?

    • A. 上海
    • B. 成都
    • C. 北京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前出師表》:诸葛亮的著名表文,体现其忠诚与智慧。
  • 《春望》:杜甫的另一首诗,反映战乱对人民的影响。

诗词对比

  • 杜甫《蜀相》与李白《将进酒》:两首诗虽主题不同,但均表现出对历史人物的感慨与个体命运的思考,展现了唐代诗歌的多样性与深度。

参考资料:

  • 《杜甫全诗》:详尽收录杜甫的所有诗作。
  • 《唐诗三百首》:经典唐诗合集,包含杜甫等诸多诗人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