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时间: 2025-01-04 09:11: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白话文翻译:
诸葛亮的伟大名声传遍宇宙,宗亲的遗像显得高洁庄严。
三国时期的割据局势让人深思,历史长河中他的成就如同一根羽毛般轻微。
在伯仲之间的对比中,可以看到伊尹与吕望的智慧,指挥若定却也不敌萧何与曹操的才华。
汉朝的兴衰已成往事,恢复汉室的决心让人心力交瘁。
注释:
字词注释:
- 诸葛大名:指诸葛亮,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以才智著称。
- 宗臣:指诸葛亮的宗族和后人。
- 三分割据:指三国时期的割据局势,分别为魏、蜀、吴。
- 伯仲:比喻地位相近或才能相当的人。
- 伊吕:指伊尹和吕望,古代贤士的代表。
- 萧曹:指萧何和曹操,都是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 汉祚:指汉朝的统治。
典故解析:
- 三国: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裂时期,诸葛亮是蜀汉的重要人物。
- 伊尹与吕望:两位古代贤士,分别辅佐商朝和周朝的开国君主。
- 萧何与曹操:萧何为汉初的名将,曹操则是三国时期的魏国的实际统治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甫,字子美,号杜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圣”。其生平经历坎坷,经历了安史之乱等历史动荡,作品多反映社会现实,充满人道主义精神。
创作背景: 《咏怀古迹五首》是杜甫在晚年创作的一组诗,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与思考,以及对时局的无奈与感慨。这首诗特别提到了诸葛亮,反映了杜甫对历史的敬仰与对时局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诸葛亮的描绘,展现了杜甫对英雄人物的崇敬和对历史变迁的深切思考。首句“诸葛大名垂宇宙”直接点明了诸葛亮的伟大名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同时,后面的“宗臣遗像肃清高”令人联想到诸葛亮的后代和他留下的遗产,显示出一种历史的延续感和尊重。
诗中提到的“三分割据”使人想起三国时期的纷争与复杂的政治局势,暗示了历史的多变与无常。接着,杜甫通过“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的对比,展现了诸葛亮与历史上其他名将的比较,深刻反映了他对历史英雄的敬仰,亦表现出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无奈和反思。
最后两句“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则是对历史兴衰的感慨,表达了杜甫对汉朝复兴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力感,令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忧愁与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思路清晰,既有对历史的追忆,又有对现实的沉思,展示了杜甫作为诗人的深厚功力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诸葛大名垂宇宙:诸葛亮的名声广为流传,展现了其卓越的才智与声望。
- 宗臣遗像肃清高:他的后代及其遗像显得庄重,传达出对其家族的尊重。
- 三分割据纡筹策:描绘了三国分立的复杂局面,体现出对历史的思考。
- 万古云霄一羽毛:历史长河中,诸葛亮的成就是微不足道的,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无奈。
- 伯仲之间见伊吕:在优秀人才中,诸葛亮与古代贤士的比较,强调了其卓越的智慧。
- 指挥若定失萧曹:表现了对指挥才能的赞美,但同时也承认了与萧何、曹操的差距。
- 运移汉祚终难复:表达了对汉朝复兴的无奈与悲伤。
- 志决身歼军务劳:强调了心中复兴的决心与为此付出的辛劳。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指挥若定失萧曹”,展现了诗的工整与对称美。
- 比喻:将历史成就比作“羽毛”,突显其微不足道。
- 排比:诗中多个对比,增强了情感的层次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历史英雄的伟大与个人的渺小,表现了对历史的敬仰以及对现实的无奈,揭示了历史兴衰与个人奋斗之间的复杂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诸葛亮:智慧与忠诚的象征。
- 三国:乱世与割据的象征。
- 羽毛:轻盈与渺小,象征历史的微不足道。
- 伊尹、吕望:智慧和谋略的代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诸葛亮在诗中被描述为哪个方面的杰出人物?
- A. 文采
- B. 智慧
- C. 武力
- D. 财富
-
诗中提到的“伯仲之间”指的是谁?
- A. 诸葛亮与曹操
- B. 伊尹与吕望
- C. 诸葛亮与萧何
- D. 以上都不是
-
“指挥若定失萧曹”意味着什么?
- A. 诸葛亮的指挥能力强
- B. 诸葛亮的指挥能力逊色于萧何与曹操
- C. 诸葛亮不懂指挥
- D. 以上都不对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赤壁赋》:苏轼描绘三国的英雄气概。
- 《春望》:杜甫反映安史之乱后的感慨。
诗词对比:
- 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达了对历史的感慨,但杜甫更侧重于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与无奈,而李白则强调豪放与对人生的态度。
参考资料:
- 《杜甫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三百首》
这样全面的内容分析,既有助于理解诗的字句,也帮助深入把握其思想内涵和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