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高阁千寻跨,重檐百丈齐。
云度三分近,花飞一倍低。
吹箫迎白鹤,照镜舞山鸡。
何劳愁日暮,未有夜乌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高耸的楼阁,楼阁的屋檐高低相齐,仿佛可以跨越千寻之远。云彩在楼阁旁边飘过,显得格外近,而花瓣在空中飞舞,似乎又低了一倍。吹着箫迎接白鹤,照着镜子舞动的山鸡。为何要愁苦于日暮时分,夜晚的乌鸦也还未啼鸣。
注释:
- 千寻:古代长度单位,1寻约为2.3米,千寻即为2300米,形容楼阁极高。
- 重檐:指的是屋顶有多层翘起的檐,建筑的特色。
- 云度:云彩在空中移动,形容其近。
- 花飞:花瓣随风飞舞。
- 吹箫:用箫这种乐器吹奏,通常用于迎接神灵或高雅的场合。
- 白鹤:通常象征高洁,常与仙境、长寿相关。
- 夜乌啼:夜晚乌鸦叫声,象征着夜幕的降临和孤寂。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白鹤”与“山鸡”的意象常常出现在古代诗词中,象征着高洁和自然的和谐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庾信,南北朝时期的诗人,字士行,号澄江,生于公元507年,卒于577年。他是南朝梁的著名诗人,擅长诗歌、赋等文体,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常带有哲理和感悟。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庾信的晚年,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借助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对人生的思考与洒脱心态。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高阁、白鹤和山鸡等意象构建出一个超脱世俗的理想境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索。开头两句以“高阁千寻跨,重檐百丈齐”描绘出一幅宏伟的建筑景象,令人感受到高耸入云的壮丽。紧接着的“云度三分近,花飞一倍低”,则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云与花的相对位置,表现出一种空间的变化和深远的意境。
诗中“吹箫迎白鹤”与“照镜舞山鸡”,不仅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还隐含着一种淡淡的幽雅。最后两句“何劳愁日暮,未有夜乌啼”,则转向对生活境遇的思索,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淡然态度,显示出一种超脱与洒脱。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生活的细腻感悟,展现出一种理想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高阁千寻跨:描绘高楼的宏伟,强调其高度。
- 重檐百丈齐:描述屋檐的层次感,展现建筑的美。
- 云度三分近:云彩与楼阁的关系,营造出一种亲近感。
- 花飞一倍低:花瓣飞舞,增加了动感与生机。
- 吹箫迎白鹤:乐器与仙鹤的结合,表现高雅的氛围。
- 照镜舞山鸡:反映生活的轻松和自然。
- 何劳愁日暮:表达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 未有夜乌啼:夜晚宁静,暗示着没有忧虑。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高阁千寻跨,重檐百丈齐”对仗工整。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情结合,形成对比。
- 拟人:将“云”、“花”赋予生命,让景物更具灵性。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的豁达,展现一种超脱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高阁:象征着超脱、理想的生活。
- 白鹤:代表高洁、自由与长寿。
- 山鸡:则可能象征生活的简单与自然。
- 日暮:暗示生命的短暂与流逝的时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高阁有多高? A. 千寻
B. 百丈
C. 十丈
D. 一寻 -
诗中用来迎接白鹤的乐器是什么? A. 笛
B. 箫
C. 琵琶
D. 古筝 -
诗人对日暮的态度是? A. 忧愁
B. 平静
C. 愤怒
D. 害怕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庾信的《咏画屏风诗》与王之涣的《登高》都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但王之涣更注重豪迈的气势,而庾信则更多地表达了内心的宁静与思考。
参考资料:
- 《庾信诗集》
- 《南北朝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