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浮桥翠盖拥,平旦雍门开。
石崇迎客至,山涛载妓来。
水纹恒独转,风花直乱回。
谁能惜红袖,宁用捧金杯。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繁华的场景:浮动的桥上绿盖相拥,清晨的雍门开启,石崇在迎接客人,而山涛则是带着歌妓前来。水面上的波纹不断涌动,春风中的花瓣随意飘舞。究竟有谁会珍惜那轻柔的红袖呢?宁愿用金杯来畅饮呢!
注释
- 浮桥:指建在水面上的桥,常用作游玩之地。
- 翠盖:形容桥上绿意盎然的景象。
- 平旦:清晨,表示时间。
- 雍门:指雍州的门,古代城市的入口。
- 石崇、山涛:石崇和山涛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分别以其交际和风流著称。
- 红袖:象征美丽的女子,尤其是舞妓。
- 金杯:代表奢华的饮酒方式,寓意享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庾信(约513–577),字子山,号元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以其骈文和古诗闻名。庾信的诗风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婉约之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个人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南北朝时期,那个时代政治动荡,社会风气复杂,庾信通过描绘繁华的宴乐场景,反映了士人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一个繁华的社交场合,诗人以“浮桥翠盖”“平旦雍门”开篇,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又典雅的氛围。诗中提到的石崇与山涛,分别象征着热情的主人与迎接的贵宾,二者的互动展示了当时士族间的交往风尚。水面波纹与风中花瓣的描绘,则传达了一种动静结合的美感,仿佛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
最后一句“谁能惜红袖,宁用捧金杯”,则是一种对享乐主义的反思,诗人似乎在问,究竟是应珍惜那轻盈美丽的女子,还是宁愿沉迷于奢华的饮酒?这句反问既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浮桥翠盖拥:描绘了桥的绿色景象,给人以清新之感。
- 平旦雍门开:清晨时分,门口打开,暗示着新的一天的开始。
- 石崇迎客至:石崇作为主人,表现出热情好客的姿态。
- 山涛载妓来:山涛带着歌妓前来,展示了宴会的热闹。
- 水纹恒独转:水的波纹永不停息,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风花直乱回:春风吹拂,花瓣飞舞,描绘了春天的美丽。
- 谁能惜红袖:反问谁会珍惜那美丽的女子。
- 宁用捧金杯:宁愿醉心于享乐而不珍惜情感。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前后句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与象征:用“红袖”和“金杯”象征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繁华生活的描绘与对情感的思索,传达了人在享乐与珍惜之间的内心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浮桥:象征着连接与交往。
- 翠盖:象征着生机与繁华。
- 红袖:象征着美丽女子,代表着情感与美好事物。
- 金杯:象征着奢华与享乐,反映了物质生活的诱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描绘的场景主要是哪个时间段?
- A. 傍晚
- B. 清晨
- C. 正午
-
"红袖"在诗中象征什么?
- A. 美丽的女子
- B. 豪华的生活
- C. 友谊
-
诗人对待享乐的态度是?
- A. 感到满足
- B. 反思与质疑
- C. 追求极致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庾信的诗更侧重于描绘宴乐场景中的细腻情感,而李白则展现了豪放的饮酒态度。二者在主题上虽同为享乐,但表现手法截然不同,前者更为婉约,后者则更加豪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