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处和赏荼蘼》
时间: 2025-01-06 05:04:3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过处和赏荼蘼》
作者: 曹勋 〔宋代〕
泛舟凭槛在蓬瀛,一醉心期任此生。
满腹本来同偃鼠,吸川遂欲比长鲸。
归来尚带荼蘼露,梦想犹闻佩玉声。
醉后狂歌能恕否,如今五日未全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蓬瀛水域泛舟的情景,意图在喝醉之中无所顾忌地享受人生。作者用“满腹本来同偃鼠”比喻自己的胸怀如同小鼠般平庸,然而却渴望像长鲸一样自由自在地吸纳江河的浩瀚。在归来时,身上还带着荼蘼花的露水,梦中依然能听见佩玉的清脆声响。最后,作者自问,醉后狂歌是否可以被宽恕,如今已是五天未能完全清醒。
注释
- 蓬瀛:传说中的仙境,意指清幽之地。
- 偃鼠:小鼠,常用以比喻微小、平庸的事物。
- 长鲸:形容宽广、自由的状态。
- 荼蘼:一种花,花期短,象征着短暂的美好。
- 佩玉声:佩戴玉器发出的清脆声响,象征着高雅或美好的意境。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蓬瀛”与“佩玉声”都与古代文人追求超脱与雅致的生活方式有关。“荼蘼”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象征着青春的短暂和美好的回忆,而“醉后狂歌”则反映了文人饮酒作乐的情景,展示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勋,宋代诗人,以清新隽永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带有浓厚的个性色彩,表现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过处和赏荼蘼》创作于一个春日的傍晚,作者在游览蓬瀛时,心中感慨万千,想要抒发对人生的感悟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过处和赏荼蘼》是一首充满抒情与哲思的作品,诗人在游船中放飞自我,醉心于眼前的美景,体现了人对自由与放纵的渴望。首句“泛舟凭槛在蓬瀛”,即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以“蓬瀛”作为地点,暗含一种理想化的生活境界。接着的“满腹本来同偃鼠”,则对比了自身的平庸与理想中的广阔胸怀,尽管内心渴望超越平凡,但眼前的现实却是无奈的。
“归来尚带荼蘼露”一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淡淡的哀愁,仿佛是对过往青春的追忆,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珍贵。而后半部分“醉后狂歌能恕否”,则在轻松的语调中透露出一种对生活态度的自省,醉酒后的狂歌是否被社会所宽恕,反映了诗人对自由与规范的思考。
整首诗以清新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相结合,既有对世俗的反叛,又有对理想的追求,展示了诗人独特的生活哲学和审美情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泛舟凭槛在蓬瀛:描绘作者在蓬瀛水域上泛舟的情景,意境清幽。
- 一醉心期任此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洒脱态度,醉酒让他无所顾忌。
- 满腹本来同偃鼠:自谦之词,表明内心的平庸。
- 吸川遂欲比长鲸:渴望更广阔的生活,追求自由。
- 归来尚带荼蘼露:象征着带着青春的痕迹,梦中的美好回忆。
- 梦想犹闻佩玉声: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中,表现出对高雅生活的向往。
- 醉后狂歌能恕否:反思醉酒后的行为,带有自我调侃的意味。
- 如今五日未全醒:强调醉酒状态的持续,表现出对自由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用“偃鼠”与“长鲸”进行对比,强调内外心境的差异。
- 意象:如“荼蘼”、“佩玉声”等,富有诗意,传达出美好的感受与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诗歌探讨了人对自由和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对现实的无奈与自省。作者通过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的结合,传达出一种洒脱与思考并存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蓬瀛:象征理想与自由的境地,寄托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的渴望。
- 荼蘼:短暂的美好,象征着青春的易逝与生命的珍贵。
- 佩玉声:代表高雅、纯洁的生活情趣,体现了作者对美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曹勋生活在哪个朝代?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
诗中“一醉心期任此生”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绝望
B. 自省
C. 洒脱与自由
D. 伤感 -
“荼蘼”在诗中象征什么? A. 长久的爱
B. 短暂的青春
C. 生命的轮回
D. 自然的美好
答案
- B. 宋代
- C. 洒脱与自由
- B. 短暂的青春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 - 杜甫
- 《登高》 - 王勃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比较曹勋的《过处和赏荼蘼》与李白的《月夜忆舍弟》,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由的渴望和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不过,曹勋的作品更侧重于自然与自我的融合,而李白则强调人际情感与孤独感的交织。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