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伤心行
——李贺
咽咽学楚吟,病骨伤幽素。
秋姿白发生,木叶啼风雨。
灯青兰膏歇,落照飞蛾舞。
古壁生凝尘,羁魂梦中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伤感与痛苦。仿佛在咽咽地学唱楚地的悲歌,病弱的身体让人感到更加忧伤。秋天的景色使我的白发愈加显眼,树叶在风雨中啼哭。灯光微弱,兰香的蜡烛已然熄灭,落日余晖中,飞蛾舞动。古老的墙壁上积满了尘埃,游荡的灵魂在梦中低语。
注释:
- 咽咽:形容声音微弱,难以发声。
- 楚吟:指楚地的歌唱,楚地的歌多为悲伤之歌。
- 幽素:指清冷、孤寂的状态。
- 秋姿:秋天的景色或姿态。
- 白发生:白发,象征衰老或悲伤。
- 啼风雨:树叶在风雨中抖动,似乎在哭泣。
- 灯青兰膏:灯光微弱,兰香的蜡烛。
- 落照:夕阳的余晖。
- 飞蛾舞:飞蛾在灯光下飞舞,暗示对死亡的追逐。
- 古壁生凝尘:古老的墙壁上积满了尘埃,暗示岁月的流逝。
- 羁魂梦中语:被束缚的灵魂在梦中低语,表达对过去的怀念。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因其诗风清新、意象独特而受到后世赞誉。李贺的生活与创作多受病痛和孤独的影响,作品多表现出深沉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伤心行》作于李贺晚年,是他对自己身世与感情的深切反思。该诗创作于唐代社会动荡、人生苦短的背景下,诗人通过个人的情感表达对世事的感慨。
诗歌鉴赏:
《伤心行》是一首充满感伤与孤独的作品,李贺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沉的情感,表现了对生命的无奈与对过往的追忆。诗的开头“咽咽学楚吟”便引入了一种哀怨的氛围,楚地的歌声常常与悲愁相连,表明了诗人的情绪基调。接着“病骨伤幽素”则展现了诗人自身的病痛与脆弱,令其对生命的感受更加深刻。
秋天的意象在诗中反复出现,秋天常与衰老、萧瑟相联系,诗中“秋姿白发生”一语,传达出时光流逝的无情。接下来的“木叶啼风雨”则生动地描绘了秋雨中的树叶摇曳,似乎在为生命的脆弱与消逝而哭泣。
整首诗的情感在“落照飞蛾舞”和“古壁生凝尘”中达到高潮,灯光下飞舞的蛾子与陈旧的墙壁相互映衬,隐喻着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与对过往回忆的凝视。最后一句“羁魂梦中语”更是点明了灵魂的困顿与幽思,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的迷恋与对未来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咽咽学楚吟:用微弱的声音学习楚地的歌曲,表现出诗人对楚歌的向往与悲伤。
- 病骨伤幽素:病弱的身体使得诗人的心情愈加沉重,似乎隐喻着内心的孤寂。
- 秋姿白发生:秋天的景色让诗人感到衰老,白发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木叶啼风雨:树叶在风雨中摇曳,似乎在诉说着生命的悲哀。
- 灯青兰膏歇:微弱的灯光与蜡烛的熄灭,暗示生活的无常与孤独。
- 落照飞蛾舞:飞蛾在夕阳下舞动,象征着对光明的追逐。
- 古壁生凝尘:古老的墙壁上积满尘埃,暗示岁月的流逝与无情。
- 羁魂梦中语:游荡的灵魂在梦中低语,传达出对过去的怀念与思索。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木叶啼风雨”,将树叶的摇动比作啼哭,增强了悲伤的氛围。
- 拟人:将无生命的木叶赋予情感,表现出对生命的感叹。
- 对仗:如“灯青兰膏歇,落照飞蛾舞”,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象与个人的伤痛,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过往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痛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天:象征着衰老与凋零,反映生命的无常。
- 白发:象征着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悲伤。
- 飞蛾:象征对光明的追求,但也暗示着对死亡的无奈。
- 古壁:象征着历史的积淀与时间的沉淀,带有沉重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咽咽学楚吟”的意思是什么? A. 用微弱的声音学习悲伤的歌曲
B. 大声唱楚歌
C. 学习快乐的歌曲
答案:A -
“病骨伤幽素”中“幽素”指的是什么? A. 明亮的状态
B. 清冷与孤寂
C. 热闹的气氛
答案:B -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 A. 快乐与欢欣
B. 伤感与孤独
C. 怀旧与希望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秋夕》——杜甫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李贺的《伤心行》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均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与对亲情的怀念。李贺的作品通过秋天的意象强调孤独与衰老,而杜甫则用月夜的宁静表现对亲人的思念,两者都展现了唐代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但李贺的情感更加内敛而伤痛,而杜甫则带有更多的社会责任感与人文关怀。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贺诗集》
- 《唐代诗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