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梳头歌》
时间: 2025-01-01 12:39: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美人梳头歌
作者: 李贺 〔唐代〕
西施晓梦绡帐寒,
香鬟堕髻半沉檀。
辘轳咿哑转鸣玉,
惊起芙蓉睡新足。
双鸾开镜秋水光,
解鬟临镜立象床。
一编香丝云撒地,
玉钗落处无声腻。
纡手却盘老鸦色,
翠滑宝钗簪不得。
春风烂漫恼娇慵,
十八鬟多无气力。
妆成婑鬌欹不斜,
云裾数步踏雁沙。
背人不语向何处?
下阶自折樱桃花。
白话文翻译
在寒冷的晨曦中,西施做着梦,轻纱帐子透着一丝寒意;她那香气四溢的发髻随着半沉的檀木轻轻坠落。辘轳的声响如同玉石的鸣响,惊醒了睡梦中的芙蓉,露出了她的新足。镜子中的双鸾映出秋水的光辉,她站在镜前,正准备梳理头发。满头的香丝如云般散落在地,玉钗落下的地方没有声响,显得格外柔腻。她轻轻地盘起头发,黑色如老鸦的颜色,翠绿的宝钗却难以插上。春风轻拂,惹得她懒懒的娇羞,十八位侍女也显得无精打采。妆容已成,却微微歪斜,轻盈的裙裾走几步在雁沙上留下印记。她背对着人默默无语,不知要往何处去,下楼时无意中折断了樱桃花。
注释
- 西施: 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常被用作美人的象征。
- 绡帐: 轻薄的帐子,常用以形容梦境的轻盈。
- 香鬟: 一种装饰女性发髻的饰物,香气扑鼻。
- 辘轳: 古代用来打水的器具,此处用作比喻,形象生动。
- 芙蓉: 即荷花,象征美丽和纯洁。
- 鸾: 一种神鸟,象征美丽和高贵。
- 云裾: 形容衣服轻盈飘逸的样子。
- 樱桃花: 代表春天的生机与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贺,字长吉,河南人,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以奇特的想象、浓厚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常常表现出对美的追求和对生命的思考。
创作背景
《美人梳头歌》创作于李贺的中年时期,正值唐代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诗人通过描写美人梳头的情景,展现了对美的向往和对女性柔情的赞美。
诗歌鉴赏
《美人梳头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美人梳头的场景,诗中充满了生活的气息与女性的柔美。开头的“西施晓梦”引入了美人的梦境,立刻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冷清的气氛,象征着美的短暂和易逝。接下来的描写通过各种细节展现了美人的慵懒与娇羞,正如春风轻拂,带来了一丝不安与怜惜。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精妙的修辞,展现出一种温柔而又忧伤的美感。李贺以“玉钗落处无声腻”来表现美人生活的细腻与奢华,又以“背人不语向何处”来表达美人内心的孤独与迷茫。诗句之间,流露出一种对美与生命的感慨,既有对美人容颜的赞美,又有对时光流逝的叹息。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施晓梦绡帐寒: 开篇点出美人西施,描绘她在寒冷的轻纱帐内做梦,暗示着温暖与美丽的渴望。
- 香鬟堕髻半沉檀: 发饰轻落,象征着美丽的脆弱和易逝。
- 辘轳咿哑转鸣玉: 声音的描写增添了生活气息,暗示着打破宁静的瞬间。
- 惊起芙蓉睡新足: 芙蓉象征美丽,醒来之后的状态暗示着无奈和慵懒。
- 双鸾开镜秋水光: 镜子中的倒影,展现了美人与自然的和谐。
- 余下的诗句通过细致的描绘,逐渐展现出美人的内心世界及其对生活的感受。
修辞手法
- 比喻: “辘轳咿哑转鸣玉”将声响与玉石联系,增添了诗的音乐感。
- 拟人: “春风烂漫恼娇慵”,赋予春风以情感,使场景更生动。
- 对仗: 全诗多处使用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美与生命的短暂,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美人在享受繁华的同时,也感受到内心的孤独与迷茫,展现了唐代文化中对美的追求与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施: 象征绝世美人,体现了诗中的审美标准。
- 香鬟: 代表女性的妆饰,隐喻女性的美丽与娇柔。
- 芙蓉: 以花喻美,象征纯洁与高雅。
- 樱桃花: 代表生命的短暂与美好的瞬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西施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劳动者
B. 美人
C. 战士
D. 诗人 -
诗中提到的“云裾”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衣物
C. 一种饮料
D. 一种乐器 -
“背人不语向何处”表达了美人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愤怒
C. 孤独
D. 惊讶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红楼梦》中的诗词描写,展现女性的美与悲。
- 杜甫的《丽人行》,同样以女性的美为主题,探讨了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庐山谣》与李贺的《美人梳头歌》,前者展现了豪放的气质,而后者则细腻柔美,反映出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表达。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李贺诗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