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西北云肤起,东南雨足来。
灵童出海见,神女向台回。
斜影风前合,圆文水上开。
十旬无破块,九土信康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天气的变化:西北方的云彩开始聚集,东南方则下起了雨。灵童(指的是神话中的人物)在海上相遇,而神女则回到了台上。斜阳的影子在风中相互交汇,水面上的圆圈随着波浪而展开。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十个旬日里没有破坏的事情,九州大地都是安宁的。
注释
字词注释
- 云肤:云彩的形态,形容云彩的美丽。
- 雨足:雨水丰沛。
- 灵童:指的是神话中出海的神童。
- 神女:古代神话中的女神。
- 斜影:斜斜的影子。
- 圆文:水面上因风波而形成的圆形波纹。
- 十旬:指十个旬日。
- 九土:指九州,象征整个国家。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灵童和神女,源于古代神话传说,象征着美好和祥和的自然现象,营造出一种神秘而美丽的意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峤,字常侍,号清风,唐代诗人。生于盛唐时期,曾任职于朝廷,诗风清新自然,以描写山水田园、抒发个人情怀著称。
创作背景
《雨》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雨景,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及对安宁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雨》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雨天的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和谐。开篇的“西北云肤起,东南雨足来”描绘了雨云的形成,突显了自然气候的变化。接着通过“灵童出海见,神女向台回”引入了神话元素,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神秘感,仿佛在诉说着一个美丽的传说。
后两句“斜影风前合,圆文水上开”则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雨后水面的波纹和阳光的斜投,增强了画面的动感。最后一句“十旬无破块,九土信康哉”则升华了主题,表达了对和平安宁生活的祝愿,体现了诗人对社会和谐的向往。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传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展现了唐代诗歌的高超艺术水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西北云肤起,东南雨足来”:描绘天气变化,表现了云和雨的关系。
- “灵童出海见,神女向台回”:运用神话典故,增添了诗歌的神秘感。
- “斜影风前合,圆文水上开”:通过光影和水波展现生动的自然景象。
- “十旬无破块,九土信康哉”:表达了对国家安宁和美好生活的祝愿。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云与肤相提并论,形象生动。
- 拟人:将灵童和神女拟人化,增强了画面的情感。
- 对仗:前后句对称,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社会安宁的祝愿,展示了唐代文人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象征变化与希望。
- 雨:象征滋润与生命。
- 灵童/神女:象征美好与神秘。
- 斜影:象征光明与温暖。
- 圆文:象征波动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灵童”是谁的化身?
A. 神仙
B. 人间的童子
C. 诗人自己
D. 不确定 -
“十旬无破块”中的“破块”指的是什么?
A. 瓦片
B. 天灾
C. 社会动乱
D. 自然现象 -
诗中描绘的主要景象是什么?
A. 雪
B. 雨
C. 风
D. 晴天
答案
- A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夜喜雨》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杜甫的《春夜喜雨》同样描绘了雨景,但更侧重于表现自然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李峤的《雨》则更为轻灵,充满了神话色彩,展现了人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向往。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峤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