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观鳌山
作者: 唐寅〔明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禁卫森严夜寂寥。
灯山忽见翠召荛。
六鳌并驾神仙府。
双鹊连成帝子桥。
星振珠光铺锦绣。
月分金影乱琼瑶。
顾身已自登缑岭。
何必秦姬奏洞箫。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神秘的夜晚,禁卫森严,四周寂静无声。忽然间,在灯光的照耀下,翠绿的山峰显现出来。六座鳌山并排而立,如同神仙的府邸。双鹊飞舞,恰似连成的桥梁,仿佛通向帝子的宫廷。星星的光芒闪烁,铺展出锦绣般的景象;月光洒下金色的影子,搅动着美丽的琼瑶。回头望去,我已经登上了缑岭,何必让秦姬奏响洞箫来陪伴呢?
注释:
- 禁卫: 指皇宫的禁军,守卫皇帝的士兵。
- 森严: 形容气氛严肃、紧张。
- 翠召荛: 翠色的山峰随灯光而显现。
- 六鳌: 指六座山,象征雄伟壮丽。
- 双鹊: 两只喜鹊,象征好事成双。
- 帝子桥: 传说中帝王的桥梁,象征美好的愿望。
- 星振: 星星闪烁的样子。
- 金影: 月光的金色影子。
- 缑岭: 古代名山,象征高远的理想。
- 秦姬: 秦国的姬妾,象征美丽的女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唐寅(1470年-1524年),字伯虎,一字子畏,号桃花庵主,明代著名的诗人、画家及书法家。他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其作品以风流才情和对自然美的细腻描写而著称。
创作背景:
《观鳌山》写于唐寅晚年,正值明代社会动荡时期,他在仕途上的失意使得其创作更为沉静和内省。此诗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观鳌山》是一首充满幻想与情感的诗,唐寅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个静谧而神秘的夜晚。诗的开头,禁卫森严,四周的寂静映衬出一种安详的氛围,仿佛整个世界都在静谧地等待着什么。随着灯光的闪烁,翠绿的山峰逐渐显现,给人一种神秘的召唤。这种自然景象与人文情怀的结合,体现了唐寅内心的向往与对自然的崇敬。
接下来的描写则更为诗意,六鳌并驾象征着神仙般的存在,双鹊成桥则传达了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星星与月亮的闪烁与光辉,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仿佛自然在为人们的梦想而歌唱。最后,诗人回头望去,已然登上缑岭,心中感受到了一种超脱与自由,何必再依赖秦姬的音乐来陪伴自己。整首诗展现了唐寅对自然、艺术和人生的深刻理解,表达了他对超脱尘世的渴望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禁卫森严夜寂寥: 描述了皇宫的禁卫士兵严密把守的景象,夜晚显得格外寂静。
- 灯山忽见翠召荛: 突然在灯光照耀下,翠绿的山峰显现,给人以惊喜。
- 六鳌并驾神仙府: 六座山像并排驾驭的神仙府邸,象征着美好与神秘的境地。
- 双鹊连成帝子桥: 两只喜鹊飞成桥梁,象征着好运与美好的愿望。
- 星振珠光铺锦绣: 星星的光辉闪烁,宛如珠宝般铺展出华丽的景象。
- 月分金影乱琼瑶: 月光洒下金色的影子,打乱了美丽的琼瑶,形成视觉的美感。
- 顾身已自登缑岭: 回头望去,自己已经站在高处,象征内心的满足与超脱。
- 何必秦姬奏洞箫: 不再需要秦姬弹奏的音乐,表达出一种超然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 “双鹊连成帝子桥”将喜鹊比作桥,寓意美好。
- 拟人: “星振珠光”,赋予星星动感。
- 对仗: 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追求自由与超脱的主题,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宁静夜晚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禁卫: 代表权力与保护。
- 灯山: 象征光明与启示。
- 六鳌: 代表雄伟的自然景观。
- 双鹊: 代表吉祥与团圆。
- 星月: 象征梦幻与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禁卫森严”所描述的环境是什么?
- A. 热闹的市集
- B. 寂静的夜晚
- C. 繁华的宫廷
-
“双鹊连成帝子桥”中,双鹊象征什么?
- A. 悲伤
- B. 吉祥
- C. 失落
-
诗人为何说“何必秦姬奏洞箫”?
- A. 他不喜欢音乐
- B. 他已经感到满足
- C. 他想去旅行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夜泊牛斗星》- 李白
诗词对比:
唐寅的《观鳌山》与李白的《静夜思》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但前者更侧重于景色的描绘与幻想,而后者则强调对故乡的思念与孤独感。
参考资料:
- 《明清诗词选》
- 《唐寅与他的诗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