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都春·乙酉,一九四五年。开春寒雨,被酒,用陈日湖体,叶四声》
时间: 2025-01-01 18:13:42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樽醉倚,正粉梅乍坼,勒住新寒。
细雨半帘,银屏斜掩画楼闲。
花枝欲媚春人眼,香红输却酡颜,
翠荒云冷,蔫娇绣软,便觉人顽。
悄悄韶年暗换,又流莺院落,薄照江关。
燕子未归,飞花无那,怕凭栏。
梨云阁梦天涯晚,酒醒重忆家山。
故园春在,芳风二十四番。
白话文翻译:
在金色的酒樽旁醉酒而倚,正值粉梅花初绽,忍住了新一轮的寒意。
细雨如帘,斜斜地掩盖了画楼的闲适。
花枝想要吸引春天的目光,香艳的红色却让人面颊酡红,
苍翠的荒云冷冷的,娇嫩的绣品也显得软弱,令人觉得无精打采。
悄然间,韶华年华悄然流逝,又听得黄莺在院落里鸣唱,薄薄的阳光照在江边。
燕子尚未归来,飞舞的花瓣无处可去,让人担心站在栏杆边。
在梨云阁做梦,天涯的晚景,酒醒之后又重忆故乡的山水。
故园的春天依旧,芳风阵阵,二十四个春天轮回。
注释:
- 金樽:指金色的酒杯,这里象征着饮酒的豪情与奢华。
- 乍坼:刚刚绽放,形容梅花初开的状态。
- 勒住新寒:抑制住初春的寒冷。
- 香红:指花的香气和红色,形容花的美丽。
- 酡颜:形容因酒而脸色微红。
- 翠荒云冷:苍翠的云朵冷冷的,传达一种孤独的气氛。
- 韶年:指美好的年华。
- 梨云阁:可能为诗人所向往的一个地方,象征着理想的生活。
- 芳风二十四番:春风的变化,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黄咏雩,近代诗人,生于清末,经历了社会的剧变。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故土的思念,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1945年,正值抗战结束,国家经历了漫长的动乱。诗人在春季时节,因饮酒而感怀,既有对美好春光的欣赏,也有对故乡的怀念。
诗歌鉴赏:
《绛都春·乙酉》是一首充满春日气息的诗作,诗人在细雨纷飞的春天中,借酒抒情,表达了对春天的向往和对故乡的思念。开头的“金樽醉倚”便营造出一种悠闲的氛围,沉浸在酒中,似乎可以忘却外界的寒冷与烦恼。而“粉梅乍坼”则象征着春天的希望和新生,给人以生机。
细雨半帘,诗人在雨中感受到一丝惆怅,似乎在描绘春天的温柔与脆弱。“花枝欲媚春人眼,香红输却酡颜”不仅表达了花的美丽,也隐含了诗人内心的渴望与无奈。随着春光流逝,燕子尚未归来,飞花无处可去,诗人对故乡的思念愈发浓厚。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将春天的美好和对故乡的思恋结合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诗的最后两句,“故园春在,芳风二十四番”,不仅是对春天的赞美,更是对岁月不再,故乡依然的深深思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金樽醉倚:沉醉于酒中,体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正粉梅乍坼:春天的美丽初现,给人希望。
- 勒住新寒:尽管春寒依旧,但诗人依然乐观。
- 细雨半帘:柔和的细雨,增添了一种朦胧的美感。
- 花枝欲媚:花儿想要吸引眼球,表现出春天的妩媚。
- 香红输却酡颜:花香使人醉人,反映诗人的情感波动。
- 翠荒云冷:云彩的冷峻与春的温暖形成对比。
- 悄悄韶年暗换: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流逝。
- 又流莺院落:黄莺的歌声唤起对故乡的思念。
- 薄照江关:薄弱的阳光洒落在江边,气氛柔和而又略显忧伤。
- 燕子未归:燕子尚未归来,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 梨云阁梦天涯晚:梦回故乡,晚景带来无限遐想。
- 酒醒重忆家山:酒醒后,思念故乡的山水,表现出对家乡的深情。
- 故园春在,芳风二十四番:对故乡春天的美好回忆,象征着无尽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金樽醉倚”比喻诗人的豪情。
- 拟人:如“花枝欲媚”,赋予花儿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细雨半帘,银屏斜掩”,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对酒的热爱以及对故乡的深切怀念,情感真挚,意象丰盈,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感受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意象分析:
- 金樽:象征欢乐与豪情,体现了对饮酒生活的享受。
- 梅花:象征坚韧与美丽,是春天的使者。
- 细雨:代表春天的柔情与脆弱。
- 燕子:象征归乡与团圆,带来思乡之情。
- 梨云阁:寄托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金樽”象征什么?
A. 酒的豪情
B. 贫穷
C. 春天 -
诗中“香红输却酡颜”意指什么?
A. 花香使人醉
B. 花儿凋零
C. 人的疲惫 -
诗中“故园春在,芳风二十四番”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的无感
B. 对故乡的怀念
C. 对春天的厌倦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比较黄咏雩的《绛都春》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二者均表现出对春天的热爱与对故乡的思念,但李清照的作品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细腻抒发,而黄咏雩的作品则在细腻中融合了对社会变迁的思考。
参考资料:
- 黄咏雩诗集
- 《中国现代诗词史》
- 《古典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