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都春(上元)》
时间: 2025-01-01 17:34:5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绛都春(上元)
作者: 丁仙现 〔宋代〕
融和又报。乍瑞霭霁色,皇州春早。
翠幰竞飞,玉勒争驰都门道。
鳌山彩结蓬莱岛。向晚色双龙衔照。
绛绡楼上,彤芝盖底,仰瞻天表。
缥缈。风传帝乐,庆三殿共赏,群仙同到。
迤逦御香,飘满人间闻嬉笑。
须臾一点星球小。渐隐隐鸣鞘声杳。
游人月下归来,洞天未晓。
白话文翻译
诗中描绘了一个春天的盛典,春意盎然,万物复苏,天色晴朗。皇都的春天来得早,五光十色的华服在风中飞舞,车马争相驶向都门。远处的鳌山似乎连接着蓬莱仙岛,晚霞映照着双龙,景色美不胜收。站在绛绡楼上,仰望天空,彩云映衬着彤芝,神秘而美丽。那缥缈的乐声传来,群仙齐聚三殿,共同庆祝这个节日,御香弥漫,欢声笑语飘散在人间。瞬间,一颗星星在夜空中闪烁,声音渐渐隐去。游人们在月下归来,洞天依旧未晓。
注释
- 融和:和谐、温暖的气候。
- 瑞霭霁色:瑞气和晴朗的天空。
- 翠幰:绿色的华服。
- 玉勒:华丽的马车。
- 鳌山:传说中的山,象征着仙境。
- 绛绡楼:红色的楼阁。
- 彤芝:象征吉祥的植物。
- 缥缈:轻盈飘渺的样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丁仙现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他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间的欢乐,风格清新脱俗。由于他的作品多与节日、庆典相关,受到广泛的赞誉。
创作背景
《绛都春(上元)》创作于元宵节这个传统节日,诗中刻画了节日的盛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和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诗歌鉴赏
《绛都春(上元)》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和节日欢愉的诗篇。开篇便以“融和又报”引入春天的温暖,接着描绘了当时的繁华景象,令人仿佛身临其境。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富有诗意的意象,将春天的生机与节日的欢愉结合,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
诗中多次运用对仗和排比的修辞手法,如“翠幰竞飞,玉勒争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和视觉冲击力。鳌山与蓬莱岛的结合,既表现了自然的壮丽,也融入了神话色彩,令人向往。晚霞映照下的双龙,更是将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结合,传达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
整首诗在欢庆气氛中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最后一句“游人月下归来,洞天未晓”,则为整首诗增添了一抹淡淡的忧伤,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留住那一瞬间的感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融和又报:春天的温暖与生机来临。
- 乍瑞霭霁色,皇州春早:瑞气刚刚出现,皇都的春天来得早。
- 翠幰竞飞,玉勒争驰都门道:华丽的衣服在风中飞舞,豪华的马车争相驶向都城。
- 鳌山彩结蓬莱岛:鳌山的色彩与蓬莱仙岛相连,象征着仙境的美好。
- 向晚色双龙衔照:晚霞映照下的双龙,画面壮丽。
- 绛绡楼上,彤芝盖底,仰瞻天表:在红色楼阁上,仰望天空,感受到一种神秘的美。
- 缥缈:形容声音或景象的轻盈、飘渺。
- 风传帝乐,庆三殿共赏,群仙同到:风中传来帝王的乐声,众仙共同庆祝。
- 迤逦御香,飘满人间闻嬉笑:香气弥漫,欢声笑语响彻人间。
- 须臾一点星球小:瞬间在夜空中闪烁的小星星。
- 渐隐隐鸣鞘声杳:声音渐渐消失。
- 游人月下归来,洞天未晓:游人们在月光下归来,洞天依然未明。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鳌山彩结蓬莱岛”,将山与仙境相结合,增加了诗的神秘感。
- 对仗:如“翠幰竞飞,玉勒争驰”,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拟人:如“风传帝乐”,将风赋予了传送乐声的能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庆祝春天的到来和元宵节的喜庆,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蕴含着对人生短暂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天:象征新生与希望。
- 鳌山、蓬莱岛:代表神秘和仙境,寄托人们对理想的向往。
- 双龙:象征着美好和祥瑞。
- 绛绡楼、彤芝:象征高贵和吉祥。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哪个?
- A) 端午节
- B) 中秋节
- C) 元宵节
- D) 春节
-
“鳌山彩结蓬莱岛”中,“鳌山”象征什么?
- A) 大海
- B) 仙境
- C) 战争
- D) 人间
-
诗中提到的“游人月下归来”是描绘了什么情景?
- A) 游人快乐归来
- B) 游人悲伤离去
- C) 游人急匆匆出门
- D) 游人迷失在途中
答案:
- C) 元宵节
- B) 仙境
- A) 游人快乐归来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与《绛都春(上元)》都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但前者更多地强调了自然景色的宁静与优雅,后者则聚焦于节日的欢庆气氛。
- 解读:两首诗都通过自然景象传达情感,但《绛都春(上元)》更突出人文气息,表现出热闹的节日氛围。
参考资料
- 《宋诗鉴赏辞典》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宋代诗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