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都春·高姬眉子见过,用梦窗韵赋赠》
时间: 2025-01-04 12:43:0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诗词名称: 绛都春·高姬眉子见过,用梦窗韵赋赠
作者: 潘飞声 〔清代〕
帘痕一线。度绣衫麝香,蝶儿随远。
人住屧廊,名占苏台吴宫苑。为花为月前生怨。
付身世落红凌乱。画屏罗帐深深,稳护海棠庭院。
曾见。眉楼讯病欹鸾枕,细诉枝栖柔茜。
松柏誓心,红泪鲛绡愁相换。
圆蟾重照湘娥面。正银汉双星暗转。
劳他软语,教成锦茵坐㬉。
白话文翻译
诗中描绘了一幅春日的画面,细致而生动。帘子上的痕迹如同一条细线,身着绣衫、散发麝香的女子如同远去的蝴蝶。她站在屧廊上,仿佛占据了苏台和吴宫的园苑。她为花月而生的怨恨如同那落红般凌乱。深深的画屏和罗帐守护着海棠的庭院。曾经见过她,眉楼上询问她的病情,轻声诉说着栖息在枝头的柔情。松柏誓言般的心意,换来红泪如鲛绡般的愁苦。圆月照着湘娥的面容,正值银河两星暗转的时刻。只好用柔和的言语,让她在锦绣的座椅上安静下来。
注释
- 绣衫:精美的刺绣衣衫。
- 屧廊:一种用木头搭建的走廊,通常用于庭院。
- 苏台吴宫:指的是古代的名园,象征美好的景致。
- 落红:指花瓣已经凋落,常用来象征青春和美好的逝去。
- 眉楼:高楼,古代女子居住的地方。
- 湘娥:指的是月亮里的嫦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潘飞声,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优雅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爱情、自然和人生哲理,常常结合个人的经历与社会环境。
创作背景:
《绛都春》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时期。诗人在个人感情与社会变迁之间的挣扎,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逝去青春的怀念。
诗歌鉴赏
《绛都春》呈现了一幅春日的画面,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对往事的追忆与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开篇以“帘痕一线”引入,立刻营造出一种清新而微妙的氛围,给人以遐想的空间。诗中描写的女子,仿佛是春天的化身,带着淡淡的愁绪与香气,令人心动。
诗人在描绘女子的美丽时,用了“蝶儿随远”的意象,生动地表现了她的灵动与轻盈。接下来的“为花为月前生怨”则揭示了女子内心的复杂情感,似乎在诉说着过去的情感纠葛。通过“付身世落红凌乱”,诗人让人感受到岁月的无情与青春的流逝,令人感伤。
整首诗在意象构建上,运用了丰富的比喻与拟人手法,如“圆蟾重照湘娥面”,不仅描绘了夜空中的月亮,也引申出对爱情的思考。在情感表达上,诗人将忧伤与美好交织,形成了一种独特而深刻的情感基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帘痕一线:形象地描绘了窗帘上的细缝,暗示传递的情感。
- 度绣衫麝香,蝶儿随远:描绘女子的衣衫与气息,仿佛她像蝶一样轻盈。
- 人住屧廊:女子身处廊道,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
- 名占苏台吴宫苑:提及名胜古迹,增添了文化气息。
- 为花为月前生怨:表达女子对美好事物的追忆与遗憾。
- 付身世落红凌乱:隐喻人生的无常与美好的消逝。
- 画屏罗帐深深,稳护海棠庭院:描绘出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庭院。
- 曾见眉楼讯病欹鸾枕:回忆与女子的相见,充满情感。
- 松柏誓心,红泪鲛绡愁相换:将深情与愁苦对比,展现情感的深度。
- 圆蟾重照湘娥面:月光照耀下的女子,象征着美好与思念。
- 劳他软语,教成锦茵坐㬉:用柔和的言语安慰,显示关怀与爱意。
修辞手法:
- 比喻:如“蝶儿随远”,形象生动。
- 拟人:如“松柏誓心”,使自然元素具有人情味。
- 对仗:如“圆蟾重照湘娥面”,增加了诗歌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美景与女子的情感,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对爱情的渴望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蝶:象征着自由与美好,是对女子的描绘。
- 落红:象征青春的逝去,传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惋惜。
- 月亮:常作为思念与爱情的象征,增添了情感的深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绣衫”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衣服
C. 一种工具
D. 一种食物 -
“圆蟾重照湘娥面”中的“圆蟾”指的是什么?
A. 太阳
B. 星星
C. 月亮
D. 云朵 -
诗中“松柏誓心”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忧伤
B. 忧愁
C. 坚定的爱情
D. 对自然的感叹
答案:
- B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同样表达对故乡与亲人的思念。
- 杜甫的《春望》:描绘春天的美景与国家的动荡。
诗词对比:
- 比较潘飞声与李清照的作品,二者都描写了爱情与思念,但潘飞声更偏重于自然意象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更直接表达内心情感。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解析与鉴赏》